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第四课 正确使用虚词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第四课 正确使用虚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07 22:3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第四课 正确使用虚词
复习目标:正确使用虚词
学习重点: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启发
课时计划:1个
学习过程:
导入本节
(—)【考纲知识解读】
正确使用虚词是考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种。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的辨析,连词的考查以考查关联词居多,命题点往往落在错用介词、副词和误用、漏用关联词等方面。题型有选择题等客观题,也有填空题、修改题等主观题。在选择题题型中,将虚词与实词结合起来考查,是近年命题的主要形式。
(二)【高考金题】 ??? 1.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⑤,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解析】①处,对应后面的“……来说”应该填“对于”;②③两处可以从语义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④处,承接前文说明另外一个方面,和前文构成并列关系,应该填“还”;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所以应该填“总之”。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 ???(三)【备考方略巧点拨】 1.逻辑法 ??? 重在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添加合适的词语。逻辑关系判断不对,那么词语就添加不准确。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凭借对语境中语义的理解,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语感来判断,但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如: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解析】本题可以使用逻辑法。根据语意判断,最后两句应该是假设关系,这样可以排除B、C两项;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并不能构成对立或对比关系,故排除D项。【答案】A。
2.搭配法 ??? 对待选词填空这类题,有些虚词在使用的时候有搭配的要求。如,“一再”一般与贬义词相搭配,“再三”则一般与褒义词相搭配;“难免”一般与表示客观事理的话语相搭配,“未免”则一般与表示说话人态度的话语相搭配。如: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国航天战略蓝图:2010年前实现登月,()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而后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空间航天领地。 ???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 ③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做出判断。 ??? A.继而 以至 毕竟 B.继而 以致 究竟 C.既而 以致 毕竟 D.既而 以至 究竟 ??? 【解析】该题可使用搭配法。“既而”和间隔短暂的行为相搭配。“继而”和相对间隔时间较长的行为相搭配。“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不是不好的结果。“毕竟”和已知答案的情况相搭配。“究竟”和未知答案的情况相搭配。 ??? 【答案】A。 ?????? 3.关系法 ??? 主要指一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在看到关联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搭配的习惯以及其间的关系。如: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明确地并且负责任地告诉你,只有经过深思熟虑,你( )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②该院经过长期地摸索,终于找到了这种病的病因,( )为彻底战胜这种疾病提供了前提条件。 ??? ③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 )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 A.才 从而 不是/而是 B.就 进而 不只是/还是 ??? C.才 进而 不只是/还是 D.就 从而 不是/而是 ??? 【解析】该题可使用关系法。①前句中有“只有”,后面应用“才”与之相呼应。②“进而”表示递进关系,这里“找到病因”是“战胜疾病”的前提,所以,应该为表因果关系的“从而”。③“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只是……还是……”是递进关系。 ???【答案】A。 ?????(四)【考场失误细琢磨】
1.滥用关联词语。如: ???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 2.错用关联词语。如: ??? 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 再如: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 ??? 你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改为“才”。 ???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如: ???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 再如: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 5.关联词语重复赘余。如: ???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老林就已经写下了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 6.滥用介词。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啰嗦,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如: ??? 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句中的“当”使句子缺少了主语,应删去。 ??? 7.漏用介词。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如: ??? 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应在句首加上“从”。 ??? 8.误用介词。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如: ??? 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句中的“从”应改为“在”。 ??? 9.介词宾语不完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介词宾语。如: ??? 新秧歌剧在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献。句中的介词宾语不完整,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方面”。 ??? 10.介词同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如: ??? 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所需要的生活环境。“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
(五).练一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预计要完成上级交给的这个科研项目,大体需要5年的时间。 ??? B.大伙跟他提了多次,他也答应了给予解决。可是究竟还是没有解决。 ??? C.我们个人受连累却是小事,要是万一组织受了损失,谁担当得起呀。 ??? D.屈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刚正不阿,乃至舍生取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要享受读书的乐趣,??????????? 得思考。??????????? 通过思考,你??????????? 获得知识,为认识真理??????????? 兴奋,为解决疑难??????????? 激动,真正体会创造的愉快, 感到愈读愈有味道。 ??? A.就 只有 才能 而 而 因而 B.可 只有 才能 而 而 因而 ??? C.就 只要 才能 却 却 所以 D.可 只要 也能 却 却 因而 ???????? 【练一练】1.D(A.改为“大概”;B.改为“终究”;C.改为“毕竟”)。 2.A(第四、五个空,只能填“而”,排除C、D项。第一个空,前后为条件关系,且根据整段话为书面语体,应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