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7.33 勋伯格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17.33 勋伯格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1-10 15: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勋伯格
新课导入
怪诞
紧张
嘈杂
琢磨不透
无调性音乐
音乐知识
勋伯格
简介:奥诺德·勋伯格 (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勋伯格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是“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音乐知识
勋伯格创作的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 1908年以前 为调性时期,受勃拉姆斯、瓦格纳的影响,充满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气息 代表作:《升华之夜》、
《古雷之歌》等
第二阶段: 1908—1920年前后 为无调性时期 代表作:《乐迷的皮埃罗》、《期望》《空中花园》等
第三阶段: 1920年以后 创立了十二音音乐的创作方法 代表作:《五首钢琴小曲》、《华沙幸存者》等
勋伯格
音乐知识
调性音乐
调性音乐即有调性的音乐。调中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在调性音乐中总是存在着一个作为中心的音,和弦的构成和曲调的进行都围绕着这个中心音进行。
音乐知识
无调性音乐
无调性音乐就是没有调性的音乐。无调性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用无调性写成的代表作品有《钢琴曲三首》《五首管弦乐曲》,以及声乐套曲《月迷皮埃罗》等。
音乐知识
无调性音乐
实践活动:无调性音乐创作
创编场景:
胆怯、紧张的情绪;
焦躁、烦闷的情绪;
孤独、绝望的情绪;
失常、疯癫的状态;
…………
任何音响效果都是有效的;
任何组织形式都是有效的。
音乐知识
十二音序列音乐
基本创作方法:作曲家将十二个半音不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或称音列),然后用这个序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十二音音乐是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音乐知识
十二音序列音乐
十二音序列的创作手法:
音乐知识
根据音列的原形,创作音列的逆行。
逆行:
原形:
作品鉴赏
1.欣赏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思考:
(1)作品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心理感受?
(2)为作品选择合适的标题( )
A.预兆
B.沉思
作品鉴赏
预兆
创作于1909年的《五首管弦乐曲》,是勋伯格从调性音乐转向无调性音乐的重要作品之一,音乐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五首乐曲的标题分别是:《预兆》《往事》《湖边晨夏:色彩》《突变》和《带伴奏的宣叙调》。
作品鉴赏
预兆
第一首:《预兆》
这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表明了无调性音乐非常适于表现恐怖和焦急之类的情绪。音乐展现了一个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幻觉世界。
作品鉴赏
2.作品分析:勋伯格是通过怎样的音乐手法表现这种恐惧不安的预兆呢?
节奏:复杂;
旋律:零碎、急剧跳动的旋律进行;
力度:极端的力度变化;
和弦:尖锐的不协和和弦;
节拍:不对称的节拍;
结构:自由的、不清晰的结构。
作品鉴赏
2.作品分析:勋伯格是通过怎样的音乐手法表现这种恐惧不安的预兆呢?
基本主题是一个上行旋律线条,它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在作品中:
作品鉴赏
2.作品分析:勋伯格是通过怎样的音乐手法表现这种恐惧不安的预兆呢?
在这首作品中,勋伯格还使用了各种乐器非常规的演奏方法、音色和配器效果,如长号的刺耳声音、加弱音器的圆号等,构成十分突出、有趣的变化和对比。
启示
敢于实验,敢于创新
敢于面对成功与失败
在更广阔的领域里施展自己的才能
本课小结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其根源都是现实世界和人的主观感受的折射。现代主义的音乐尽管千奇百怪,花样翻新,但本质上都是现实生活生活和艺术家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勋伯格开创的表现主义流派,尽管他的存在和发展有很多值得争议的地方,但在传统之外又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他们的价值也许不在其作品本身,而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敢于突破传统、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拓展与探究
1.逆行是乐曲中主题展开和变化的一种手法,其手法基本上是以原主题最后一个音为起音,用逆行方向,将各音按原主题音高和节奏进行模仿直到原主题的起音为止。
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编排一个音列,并做出这个音列的逆行。
2.与传统的调性音乐相比,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容易给人以怪异、不谐和之感,难以用欣赏调性音乐的方式来把握。聆听《往事》,并说说感受。
3.结合美术作品,谈一谈现代音乐与现代美术之间有无共通之处。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