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难点助学》之历代中央中枢
行政制度的演变学习任务清单
学习任务单 学习指南
1.“微课程”名称: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2.达成目标:了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了解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3.学习方法建议: (1)、查阅相关的考古资料 (2)、认真阅读教材资料
学习任务 掌握历代代表性的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理清中国古代中央中枢制度演变的趋势。
资源链接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左传》
四、困惑与建议(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微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难点助学》之历代中央中枢
行政制度的演变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狭义的先秦时期指夏、商、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禹由原先的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君主,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官职,最初的官僚逐渐形成。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在前朝基础上,商朝的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早出现完毕官职体系的朝代,商王之下中央设有尹、卿士等,掌管政务。尹的权力极大,参订政制,辅佐商王,甚至能放逐商王。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针对较夏、商更加辽阔的疆域,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为诸侯,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实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同时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两制相互补充,共同维护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和谐。
综上,我们总结得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同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但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我们学习其中历代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丞相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监察百官,太尉分担军务,但虚有其位。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也奠定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地位,在历代对皇权造成威胁。
汉初基本沿用秦朝制度,汉武帝时期,为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实行中外朝制度,皇帝直接掌控实行决策权的中朝,提升尚书令的作用。东汉汉光武帝也进一步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皇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隋文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隋唐时期的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两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宰相掌行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三司理财,枢密院总理军政。辽夏金元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基本仿照唐宋制度。
中国封建末期的明清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丞相,实现了君主的高度专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由皇帝直接领导,防范丞相专权乱政,实现皇帝高度集权,但同时面临着繁杂的政务。明成祖选拔殿阁大学士充当秘书,负责处理奏章文书,后形成常设机构称“内阁”。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参与机要事务,权力很大。清朝在内阁基础上设置了由皇帝直接监督工作的军机处,军机处以速、简、密为特点,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件,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所有内容,感谢倾听!微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难点助学》之历代中央中枢
行政制度的演变检测试题
1.学术界对殷商时期继承制度归纳为三类:即“弟及为主”、“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血缘分封尚未形成 B.兄终弟及现象普遍
C.血缘继承关系已存在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史载,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不得休息”;朝廷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这体现了当时( )
A.当政者以文书行政方式治国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秦始皇具有勤政爱民的作风 D.郡县制度开始创立
3.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官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制( )
A.在魏晋时期已经完善定型 B.随着君主专制强化而发展
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能够有效防止宦官的专权
4.发运使是宋代重要的官职之一,管理一支庞大的漕运系统,总领几路上供,职责除漕运外还有和籴及监管茶盐、赈灾、按察地方等,但与转运使无隶属关系。发运使的设置( )
A.分割转运使权力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导致宋朝的贫弱 D.加强了中央集权
5.“(明代)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这里的大学土供职于( )
A.中朝 B.尚书省 C.内阁 D.大理寺
6.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
(1)写出图1的制度名称及出现的朝代。图2显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变化?
(2)依据图1至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共15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难点助学》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1、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带冠冕的夏禹
禹由原先的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君主,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官职,最初的官僚逐渐形成。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2、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在前朝基础上,商朝的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早出现完毕官职体系的朝代,商王之下中央设有尹、卿士等,掌管政务。
尹的权力极大,参订政制,辅佐商王,甚至能放逐商王(伊尹逐太甲)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3、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为加强周王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嫡长
大宗
余子
小宗
嫡长
大宗
余子
小宗
嫡长
大宗
余子
小宗
嫡长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互补充,家族内表现为宗法制,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共同维护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和谐。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二、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
2.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
增加尚书台的作用
中外朝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三省六部制
基本仿唐宋制
清朝
东汉
秦朝至汉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辽 夏 金 元
明朝
二府三司制
废丞相
设内阁
军机处
西汉
汉武帝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1、秦朝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廷尉
少府
卫尉
宗正
郎中令
太仆
典客
治粟内史
皇 帝
御史大夫
秦朝中枢机构
三公 丞 相 辅佐皇帝,典领百官,总揽政务
御史大夫 丞相助手,监察百官
太 尉 分担军务,虚有其位
九卿 奉 常 宗庙礼仪教化
郎 中 令 宫中警卫
卫 尉 宫门警卫
太 仆 宫廷车马
廷 尉 司法、首都警卫
典 客 少数民族
宗 正 皇室宗族
治粟内史 租税、 财政
少 府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2、两汉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3、隋唐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决策、起草
执行
审议
相互牵制、避免
相互牵制、避免失误,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相互牵制、避免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政事堂
议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节制君权
隋唐时期的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4、宋朝
北宋中央机构图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6、明朝
防范丞相专权乱政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实现皇帝
中书省
(丞相)
奏章文书
决定如何处理
(决策权)
繁杂政务
+
殿阁大学士
票拟批答
文书处理
批答如何处理
(文字书写)
高度集权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三、秦朝至清朝前期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7、清朝
特点①:速(效率高)
特点②:简(机构)
特点③:密(皇帝寝宫旁边)
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1-01-001 历代中央中枢行政制度的演变
感谢倾听!微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难点助学》之历代中央中枢
行政制度的演变检测试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1.C
【详解】从“子继与弟及并用”、“子继为主”可以推断殷商时期血缘继承关系已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继承制度,非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仅是提到存在“弟及为主”,没有涉及到实施的程度,故B项错误;从“弟”“子”等关键信息可知,体现的应是王权与族权相结合,故D项错误。
2.A
【详解】题干信息“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表明文书批阅和传递在国家行政中的作用,这反映了秦朝文书行政的特征,故A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行政效率高低的相关信息,也不能反映秦始皇勤政爱民,B、C项错误;郡县制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不符合史实。
3.B
【详解】材料信息是三省都是由皇帝的秘书、宦官和侍从发展成正式的中央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故B正确;三省在隋唐时期完善定型,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C错误;有效防止宦官专权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
4.D
【详解】发运使管理漕运系统和其他涉及地方财政收支的事务,且与转运使无隶属关系,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这一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D项;发运使和转运使负责不同的事务,即使是出于分割权力的考虑,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这一设置与社会矛盾激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导致宋朝贫弱的是“三冗”局面,排除C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不同于正式宰相”“票拟”“没有法定地位”可知,这里描述的是明朝的内阁阁员,C正确;中朝是汉代机构,排除A;尚书省长官是正式宰相,排除B;大理寺负责司法,没有“票拟权”,排除D。
6.(1)图1: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图2:废除丞相。
(2)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一统)。
【详解】
(1)图1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图2废除了丞相制度。
(2)根据材料可知由三省六部制到废丞相再到设立军机处,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