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09 09: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图形的旋转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九年级
上册第56~58页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㈠本教学内容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
已学过的平移和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变换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既是
探索图形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
问题及进行数学活动、变换的重要工具。有关旋转的
性质、作图是后面学习几何图形(如圆)的性质、位
置的确定等知识的重要依据之一。更重要的是图形的
旋转可以帮助我们动态地思考问题,通过旋转将复杂
的、不完整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几何图形,达到化繁
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㈡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教材通过时针、风车叶片等实例引出旋转
的概念。再由“探究”让学生探索对应点到旋转
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
的角彼此相等等性质。从而总结出旋转图形的
性质。因此,使学生能通过探究掌握旋转图形
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索旋转图形的性质
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第一,了解旋转的定义。
第二,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第三,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
基本涵义。
第四,经历生活中与旋转有关的图形进行观
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掌握有
关画图的技巧,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
第五,通过学习是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
生活中的问题。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演化,尽心的
设计和选择,在讲解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学生
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
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观察、分析、动手
操作、归纳基本性质,整个过程教师的主导作
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
一个自始至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四、教学过程分析
㈠初步感知
1.观察图片,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观察墙上转动的钟表和头顶上转动
的风扇,思考问题:
①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
②扇每片叶片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
合时,风扇旋转了多少度?
⒊小结:上面我们欣赏的图片和思考的问
题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现象—物体绕着定点转
动。
﹙四﹚实践探究
1.让学生动手作课本上的“探究”.
2.回答下列问题
①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
②∠AOA′与∠BOB′有什么关系?
③从刚才的操作中你能在找出与上面关系类似的线段和角吗?
④△ABC和 △A′B′C′的形状和大小有
什么关系?
⑤有小组讨论与交流完成.
3.归纳.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五﹚应用新知
1.出示课本第57页例题.
理解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①确定旋转后的图形的关键是什么?
②如何画对应点?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影响吗?2.完成课本第58页的练习.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59页习题23.1第1、2题.
﹙七﹚小结
①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②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课本第59~60页习题23.1第3、4、5题.
﹙九﹚板书设计
归纳: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