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8 06:40:24

文档简介

班级:高一__班 座号:__ 姓名:______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轻松学史★
菊花台——历史书
(请配合周杰伦《菊花台》曲调,体会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
  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
  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
  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⒈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线条或符号勾画重点词句。
⒉初步思考教材上“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的问题,试一试,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出答案。
⒊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先与同伴和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交由历史科代表收集汇总,交给老师备课整合问题用,待课中互动解决。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自主,我收获★
请努力做到: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⒈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
⒉请阅读课本P.6第二段,找一找: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有哪几类人?
⒊周天子年老了,打算册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请阅读课本P.6~P.7“西周的宗法制”一目,想一想: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⒋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举例子说明吗?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我探究,我快乐★
请努力做到:①激情投入,热烈讨论;②合作交流,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可用铅笔试答;③在全班同学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观点;④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大胆质疑,力求拓展。
材料一 课本P.6“资料卡片”
材料二 孔子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据史籍载,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朝则存在了800年之久,时间之长久,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材料三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即嵩山地区,距洛阳仅六十公里)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
材料五 课本P.7“资料卡片”
⑶材料四、五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说说这一制度的内涵如何体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和观念中?
⑷以上两种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自主,我收获★
请努力做到: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⒈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王”的称号与其统一天下的功业不相称,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于是下令议帝号,最终采用了____称号。
⒉下面这首《好了歌》,实质说的是皇帝的烦恼。结合课本内容,想一想:皇帝除了要烦恼家事之外,他要为哪些国事烦恼?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⒊
汉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议事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思考:
⑴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班级:高一__班 座号:__ 姓名:______
⑵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
⑶明朝:明太祖废除____,____制度被永远废弃。明成祖设置____,以备皇帝顾问。______形成。
⑷清朝:雍正帝时设______,________达到顶峰。
⒋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请阅读课本P.10和P.14“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一目,找出答案。
★我探究,我快乐★
请努力做到:①激情投入,热烈讨论;②合作交流,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可用铅笔试答;③在全班同学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观点;④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大胆质疑,力求拓展。
探究问题一: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到秦朝,“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⑴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⑶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探究问题二:
⑴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秦朝三公九卿制示意图:

⑵阅读材料四,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四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⑶阅读课本P.17“资料卡片”,请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并且严令后世不得重新设立?
探究问题三: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六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处》
材料七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八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根据材料概括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或趋势?
探究问题四:
天下初定,面对空前广袤的疆域、六国故地,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与大臣们展开激烈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请思考:材料九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谁的建议、实行了什么制度?
探究问题五:
青年才俊张三,祖辈都是贫农,孝敬父母,聪明好学,人缘极好,能背诵《四书》《五经》,作赋写诗填词样样精通。他的梦想是跳出龙门,当上高官,在皇帝身边工作,改变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有一天,张三得到了下面一张不完整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宝图,请你帮张三将该图补充完整;并帮张三预测一下:他何时才能实现梦想?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
★我阅读,我收获★
读书,是一种文化,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会成为自己一生精神丰盈的储蓄。所以,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书目,希望在快乐阅读中,可以增长见识,让你更好地理解本专题的内容!
⒈《国史概要》(第4版),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⒉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下),王立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⒊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⒋《中国史纲》,张荫麟,中华书局,2009年
★我交流,我成长★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疑问吗?你对这段历史有什么感悟或者体会吗?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看法或意见?欢迎你通过微博与老师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哦。让我们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快乐的历史学习之旅。
老师的微博:http://t.qq.com/fzcf78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学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轻松学史★
菊花台——历史书
(请配合周杰伦《菊花台》曲调,体会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
  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
  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
  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⒈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梳理基础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线条或符号勾画重点词句。
⒉初步思考教材上“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的问题,试一试,能否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出答案。
⒊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先与同伴和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交由历史科代表收集汇总,交给老师备课整合问题用,待课中互动解决。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我自主,我收获★
请努力做到: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⒈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
在当时的情况下,实行分封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⒉请阅读课本P.6第二段,找一找: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有哪几类人?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⒊周天子年老了,打算册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请阅读课本P.6~P.7“西周的宗法制”一目,想一想: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王位应该由二儿子继承。依据是宗法制的原则(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⒋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举例子说明吗?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举例:①“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祭祖与修谱等现象;②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③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④干部职务终身制。
积极作用是亲情浓厚,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缺乏普世的博爱及平等意识,这与现代的民主和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我探究,我快乐★
请努力做到:①激情投入,热烈讨论;②合作交流,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可用铅笔试答;③在全班同学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观点;④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大胆质疑,力求拓展。
材料一 课本P.6“资料卡片”
材料二 孔子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据史籍载,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朝则存在了800年之久,时间之长久,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材料三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即嵩山地区,距洛阳仅六十公里)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封制。周天子将子弟、功臣和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⑵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积极方面: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牢固,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方面:分封制也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强盛起来的诸侯国逐渐吞并其他弱小的诸侯国,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周天子的威严丧尽。(“鼎”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原指中国古代的炊具,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相传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权的挑战。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发生这样的事情,恰恰说明了,诸侯势力的强大,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跃跃欲试,争霸中原。分封制开始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
(总结: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材料四
材料五 课本P.7“资料卡片”
⑶材料四、五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说说这一制度的内涵如何体现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和观念中?
宗法制。
影响:①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其他宗族被排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此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维护统治者内部的政治联系)②宗法制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传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③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体现:①“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祭祖与修谱等现象,近年传统节日清明节被政府定为法定节日,为民众普遍认可,(“清明扫墓”),还有春节家人一定要团聚的观念和行为等;②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③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④干部职务终身制。
积极作用是亲情浓厚,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缺乏普世的博爱及平等意识,这与现代的民主和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宗法制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今天对这些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⑷以上两种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实行的;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两者共同起着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自主,我收获★
请努力做到: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⒈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王”的称号与其统一天下的功业不相称,已不足以显示其尊贵,于是下令议帝号,最终采用了“皇帝”称号。
⒉下面这首《好了歌》,实质说的是皇帝的烦恼。结合课本内容,想一想:皇帝除了要烦恼家事之外,他要为哪些国事烦恼?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辩睡不好,
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
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忠奸难辨、官吏难选、腐败难治、地方难管。这四个烦恼意味着皇帝必须做好四件事:①既然忠奸难辨,要从根本上防止奸臣篡权夺位的话,就要尽可能的削弱官员的权力,特别是百官之中权力最大的丞相的权力,处理好君权与相权的关系。②建立科学的选官制度,让天下人才为我所用;③建立严密的监察体制,防止官员腐败;④四是要建立良好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管理,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出现。
  ⒊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思考:
⑴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⑵列举从汉至宋,相权不断被削弱的史实。
⑶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明成祖设置内阁,以备皇帝顾问。内阁制形成。
⑷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⒋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请阅读课本P.10和P.14“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一目,找出答案。
★我探究,我快乐★
请努力做到:①激情投入,热烈讨论;②合作交流,可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可用铅笔试答;③在全班同学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的观点;④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大胆质疑,力求拓展。
探究问题一: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到秦朝,“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⑴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⑵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⑶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探究问题二:
⑴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秦朝三公九卿制示意图:

⑵阅读材料四,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四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⑶阅读课本P.17“资料卡片”,请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并且严令后世不得重新设立?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消除丞相之权对皇权可能存在的威胁(或进一步加强皇权)。
探究问题三: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六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处》
材料七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八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根据材料概括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或趋势?
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密。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简);办事效率高(速);保密性强(密)。
特点(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探究问题四:
天下初定,面对空前广袤的疆域、六国故地,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与大臣们展开激烈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九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请思考:材料九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谁的建议、实行了什么制度?
焦点:推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理由:丞相:诸侯初破,不行分封,不能安抚稳定统治。
李斯:周因分封,导致诸侯诛伐混战,“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天下皆为郡县,而给以诸子功臣重赏,甚足易制(天下便容易控制)。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
探究问题五:
青年才俊张三,祖辈都是贫农,孝敬父母,聪明好学,人缘极好,能背诵《四书》《五经》,作赋写诗填词样样精通。他的梦想是跳出龙门,当上高官,在皇帝身边工作,改变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有一天,张三得到了下面一张不完整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宝图,请你帮张三将该图补充完整;并帮张三预测一下:他何时才能实现梦想?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
★我阅读,我收获★
读书,是一种文化,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会成为自己一生精神丰盈的储蓄。所以,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书目,希望在快乐阅读中,可以增长见识,让你更好地理解本专题的内容!
⒈《国史概要》(第4版),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⒉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下),王立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⒊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⒋《中国史纲》,张荫麟,中华书局,2009年
★我交流,我成长★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疑问吗?你对这段历史有什么感悟或者体会吗?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看法或意见?欢迎你通过微博与老师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哦。让我们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快乐的历史学习之旅。
老师的微博:http://t.qq.com/fzcf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