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重点和难点向前者倾斜。
【自主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的地位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 、 和 ,是 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 和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 和 。
“仁:”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 ,反对 ;提倡 ,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实现“爱人”,必须遵循 之道,要做到 。孔子提倡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礼”:孔子讲“克己复礼”,追求的“礼”是 ,为实现“礼”,提出了 主张。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 的一面。
(2)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 ,关注实际问题。
(3)教育思想:
主张 的办学思想,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提倡 的教学思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主张 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
3.孔子思想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 。汉代大一统之后
。
【合作探究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
【合作探究二】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合作探究三】
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的地位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 ,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智慧体现在 中。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老子讲 抽象化,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 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政治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 。
3.道家学派影响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
产生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四】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1)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会人际关系,对“天道”避而不谈;而老子思想则研究“天道”,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对现实社会则恰恰消极避之。
【知识体系】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
?
?
?
?
老子
?
?
?
?
?
【学习检测】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仁”和“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2.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3.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这主要得益于他的
A.创办私学 B.因材施教 C.学思结合 D.温故知新
4.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 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A.政治思想的贡献 B.伦理道德的贡献
C.哲学思想的贡献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5.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6.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等。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这体现了他哲学中的什么思想
A.道为万物本原 B.辩证法思想
C.天道自然无为 D. 无为而治
7.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4分)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一】
含义:仁者爱人;途径:忠恕之道;治国:为政以德。
【合作探究二】
“礼”: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克己复礼”、“正名”。
【合作探究三】
(1)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
(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3)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学习检测】
1——6BDADCB
7.答案要点:
(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民。(4分)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6分)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