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梨园春秋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
难点:京剧的艺术成就
【自主梳理】
一、戏曲的起源
傩戏:先民头带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神灵来祈求
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 ,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 。
2、发展: 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 ;宋代社会 ,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 ;两宋之际流行一种戏曲称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和昆曲
1、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把 、 、 、 、 等融为一炉,并有完整的 和 ,标志着
代表作品:关汉卿 ,王实甫
三.繁盛——京剧
2、昆曲
时间: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特点:
被誉为
三、“国粹”京剧
1、背景:北京是 的中心,为满足贵族和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形成:徽班进京献艺,徽班 吸取了 、 、棒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染,更加规范考究。
后经过各大名家不断的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的新剧种。
3、特点:角色分为 四大行当;艺术手段主要有 ;乐器主要有 等
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高峰,被誉为
【合作探究一】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风俗各不相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乐其它许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戏。你又了解多少呢?进行一个小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检测】
1、下列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 ?????
A、傩???????? B、元杂剧??? C、南戏???? D、傩剧
2、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D、京剧的形成?
3、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艺术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相互吸收
B艺术的发展不应该过多关注社会,否则会被淘汰
C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广大民众
D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艺人的努力和创作
5、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是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
6、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7、宋代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A.此地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 B.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
C.民间艺人的推动 D.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盛行
8.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冲着台上大喊:“演旦角的那个认真点!”,他们排练的剧种是
A.吕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
9.戏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戏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的戏曲是由傩发展而来的 B唐代宫廷设有“梨园”
C宋朝时期,南戏流行 D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走向成熟
【拓展阅读】
京剧的行当
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等。
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等。
3、净行
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
正净:也称“大面”、“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等。
副净:也称“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赵高等。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等。
毛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造型夸张,多需垫肩、凸臀,在表演上以工架见长。
4、丑行
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
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又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区分为方巾丑、褶子丑、袍带丑、鞋皮丑、老丑等。
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又称“开口跳”,表演上以跌扑翻打为其特色,亦重念白表演。
丑婆子:即女丑,饰演那些或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如媒婆、店婆、禁婆等,多表演夸张、语言风趣。
京剧的主要表演方式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之分,前者用湖广音、中州韵,后者用北京方音稍加变化。昆曲则用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摘自中国戏剧网
“同光十三绝”图解
所谓同光十三绝,描绘的是清同治、光绪年间13位杰出的京剧、昆剧演员。这13位位杰出人物分别是程长庚饰《群英会》中鲁肃,卢胜奎饰《空城计》中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中莫成,杨月楼(杨小楼之父)饰《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徐小香饰《群英会》中周瑜,谭鑫培饰《恶虎村》中黄天霸,梅巧玲(梅兰芳之祖父)饰《四郎探母》萧太后,朱莲芬饰《玉簪记·琴挑》中陈妙常,时小福饰《桑园会》中罗敷,余紫云饰《彩楼记》中王宝钏,郝兰田饰《钓金龟》中康氏,杨鸣玉饰《思志诚》中天明亮,刘赶饰《探亲家》中乡下妈妈。
◆解析与探究
1.《京剧脸谱》邮票中的人物,上排从左到右为: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下排人物从左到右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八人全部为净角。
2.有学者称:“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绘画注重空白处理,‘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追求‘潜虚半腹’,‘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从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榭之空格,去得自然之景,感宇宙之情韵。”相对来说,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之相通。
【合作探究一】
河北梆子、秦剧、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评剧、吕剧、二人转等等,都是流行于某一地域的剧种。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有360多种,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学习检测】
1----5ACABA 6-----9C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