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其历史影响;
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原因、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自主梳理】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失败:①面对鸦片战争后亡国灭种的危险,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 的主张,包括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②孙中山在上书失败后认识到只有推翻 ,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于1894年创立了兴中会,喊出了 的口号。
2、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影响:流亡海外期间,孙中山考察西方社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 。他把 、 和 等同于法国的
,类比成美国的“ ”。
3、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他曾把民生主义归结为“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并对
十分赞赏,把“ ”视作自己的“理想国”。
4、其他思想理论:孙中山还信奉达尔文的 ,欣赏名美国亨利.乔治的 ,称赞马克思的《 》
二、旧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 阐发为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民族主义(前提)是
②民权主义(核心):
③民生主义(补充):
3、三民主义的影响:积极①反映了
②推动了 ,建立起
③制定颁布了 ,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一】
结合所学指出三民主义三者内容之间的联系,并指出旧三民主义有何历史局限性?
三、新三民主义
1、产生背景:在 和 的帮助下,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 》,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
、 、 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 ,使国民党明确了
的政治方向。
2、内容: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生主义:
3、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是三民主义在 ;
是指导 ,具有鲜明的 ,成为中国 、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革命高潮的到来。
【合作探究二】
思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合作探究三】
归纳总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救亡图,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探索之路。
【自主构建体系】
【学习检测】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2、孙中山正式提出三民主义是在
A.兴中会成立时 B.广州起义时
C.同盟会成立时 D.《民报·发刊词》上
3、三民主义中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4、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A.要求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反对君主专制,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主张给资产阶级以政治权利
D.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6、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新增的内容是:
A.寻求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B.寻求避免社会革命的发生
C.寻求解放工农群众的道路
D.寻求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7、刘爱琴在整理三民主义的内容,将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混淆,请你帮他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挑出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观孙中山的一声,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②提出三民主义③颁布《临时约法》④领导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
10、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指导 B.他们制定的历史背景不一样
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指导思想不同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民国。 今者有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有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目标?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材料二 近世各国近谓民权制度,往往谓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难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详尽之,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⑵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⑶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参考答案
1、三民主义之间的联系;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三大主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局限性: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提出明确反帝主张,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甘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这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软弱性。
【合作探究二】⑴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主要强调反对满清统治,没有明确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⑵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③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限制地主剥削;新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平均地权”,提出“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还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原因:新三民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在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以后,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潮流的影响下,在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合作探究三】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探索:主张:中法战争前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中法战争后,其中佼佼者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为维新变法提供了思想来源。2、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主张:维新变法,行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奖励农工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3、革命派的探索:纲领: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奠定了基础。4、资产阶级民主激进者的探索:前期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提倡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新道德;后期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学习检测答案
1——5 BDCBA 6——10 DBADC
11、⑴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⑵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旧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反对帝制的国民。因为当时革命的主要对象为清政府。新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中国国民中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因为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⑶明确提出与《人权宣言》中“天赋人权”的内容不同。旧的三民主义民权只为少数资产阶级所有,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社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