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学案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8 06: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课前检测:
1、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的逐渐的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新经济政策
2、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其根本目的是
A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窘况
C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D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他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他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他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课堂导学:
一、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有哪些?表现?特点?有何影响?在课本上落实笔记。做以下练习:
1、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 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C 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 大资本家和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2、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二、阅读罗斯福新政。了解其内容和特点,完成以下试题。
3、罗斯福新政中,既能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D.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规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5、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在于:
A 实行计划经济 B 提倡自由竞争 C 实行国有化 D 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
6、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向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B 调整工业布局、加强计划指导
C 调整农业 D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在美国历史上,罗斯福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甚至有人认为“他对推动美国整个面貌迅速而激烈的改变所做的贡献比任何人都要大 ”。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功?(提示:请同学们从美国的历史与现实因素方面入手分析讨论)
课后练习: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出现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