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
1.《白话本国史》中写道:“(明)太祖初定天下……所定制度,亦颇详备……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下列能够说明太祖“专制的气焰太盛”的是( )
A.创立科举制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设立宣政院 D.废除丞相制度
2.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3.“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 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地区。……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材料评价的是( )
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
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
C.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
5.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6.清军攻下台湾后,主帅施琅认为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根据施琅的分析,设置台湾府有助于( )
A.稳定西北边疆 B.巩固东南海防
C.实行对外扩张 D.赶走荷兰殖民者
7.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进行了有效管辖,到清朝时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8.如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9.如图碑文所反映的史实( )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发生于清朝统治者入主北京之前
C.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压迫而发生
D.有效地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10.如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1.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2.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 500家3.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1.“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但在清朝时期,更多的读书人却噤若寒蝉,远离现实政治,埋头于故纸堆中。这一变化是因为清政府( )
A.设立“三司”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12.某同学在探究清朝对外政策时使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如图中乾隆皇帝的谕令表明当时清政府( )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13.如上图乾隆皇帝的谕令反映的政策( )
A.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趋势
B.使清政府摆脱了统治危机
C.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D.有利于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14.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5.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6.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17.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是许多家庭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向广大观众呈现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节目。下列戏曲被誉为“国剧”的是( )
A.昆曲 B.豫剧 C.京剧 D.杂剧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材料二 在银行设立以前,中国最上层信贷的转让,是由钱庄经手的。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打破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但当时中国货币制度极不统一,商民倍感不便,所以有兑钱业的产生,起初规模比较小……后来因贸易发达,交易数量增多,进而成立较大的信用机构,不但替商民估定并兑换钱币,而且吸收存款,后来又发展了利用存款来做放款、发行钱票的业务。
——刘建生等著《晋商信用制度及其变迁研究》
材料三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费正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清朝如何巩固西北边疆,并简析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庄出现的背景。
(3)材料三中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谈到的是清朝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4)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清朝的兴衰给今人留下了什么启示。
19.明朝时,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材料二 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中说:“明朝时,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考试范围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则写道:“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2)材料二两人所论述的是明朝的什么制度?为什么说它“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材料三
(3)材料三图一中的历史事件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历史事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根据两幅图片,指出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的变化。
20.【时空观念】历史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如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实行重文轻武
C.设立军机处 D.取消行中书省
21.【家国情怀】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如图对联相关的是( )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2.【历史解释】17世纪末,随着在中国影响的扩大,教会开始直接干涉中国内政。1720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1757年正式实行闭关政策。清政府此举旨在( )
A.遏制洋教传播 B.断绝经济往来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制进步思想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B 7.C 8.A 9.A 10.D 11.D
12.C 13.A 14.D 15.D 16.D 17.C
18.(1)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打破了地区和国家的界限,现金交易的不便等。
(3)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19.(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3)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从明朝前期的友好交往,到明朝中后期的冲突与战争。
20.C 21.B 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