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学案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8 06: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
课前检测:1、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
课堂导学:
1、“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这段资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赫鲁晓夫曾经尖锐地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为什么自己上台后又搞个人崇拜?
练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前的苏联生产力发展深受斯大林体制的制约 ②改革前的农业发展制约了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④赫鲁晓夫的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练习: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D.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练习: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思考题: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课堂练习:
1.(2006年江苏卷)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2.(2004年广东卷)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在农业领域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
3.下列对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对从根本上铲除个人崇拜有积极作用 B.反对个人崇拜有利于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
C.对斯大林的批判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D.简单地批判斯大林给帝国主义反苏反共提供可乘之机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
A.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框架 B.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
C.改革后期逐渐陷于停滞状态 D.彻底根除了原有的弊病
5.主张通过开垦荒地、大规模种植玉米来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6.勃列日涅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是( )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给与企业部分调节工资的权力 D.通过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7.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A.导致苏联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政治改革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有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8.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9.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西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
C.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D.工业发展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10.20世纪80年代初,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的最直接因素是( )
A.赫鲁晓夫改革思路带有很大盲目性 B.勃列日涅夫改革只重视工业生产,忽视农业发展
C.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课后练习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的联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