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半坡人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说明当时北京人( )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饲养家畜
3.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三星堆青铜面具
5.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6.河姆渡遗址位于( )
A.云南省 B.北京市 C.浙江省 D.陕西省
7.中国是原始居民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最能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8.某城市为打造旅游品牌,面向社会开展了“我为家乡代言”的明信片设计征集活动。如图为其中的一幅设计稿。据此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北京 B.余姚 C.西安 D.武汉
9.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10.2021年4月4日,辛丑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延安黄陵隆重举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始祖慎终追远、高山仰止之情。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大禹 B.炎帝、黄帝
C.蚩尤、大禹 D.炎帝、蚩尤
11.下列图片反映黄帝贡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2.“据说,尧在帝位,咨询四岳,四岳推举虞舜作继位人。舜受各种试验后,摄位行政。尧死,舜正式即位。舜也照样咨询众人,选出禹来摄行政事。舜死,禹继位。”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分封制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材料三 河南巩义市又新增一处文化地标: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 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被称为“河洛古国”。众多考古发现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新华社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3)根据材料三,说说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学习历史。
14.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
【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自《论语》
(2) 研读经典,走进传统文化。概括材料二中“仁”的含义。孔子倡导“仁”是为了解决当时的什么问题?
【史学的魅力】
材料三 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司马迁在《史记》的人物传记中,刻画了社会各方面许多人物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贯注了他自己爱憎的感情。《史记》叙事带有强烈的故事性,善于使用绘声绘影的人物对话,来暴露人物的性格。司马迁的这些文学手法,大大加强了他的以叙事表现历史的史学方法的效果。《史记》在文学上的成就,同在史学上的成就一样重要,所以鲁迅把《史记》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解。
15.【唯物史观】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16.【史料实证】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17.【历史解释】河姆渡、半坡遗址分别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农耕文明的特点。观察下面房屋复原图,二者迥异的风格说明( )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B.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先进
C.先民木工技艺高超 D.人类具有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18.【家国情怀】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A 6.C 7.D 8.C 9.C 10.B 11.A 12.A
13.(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
(2)半坡原始居民。粟。
(3)河洛地区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4)参观文物遗址、遗迹,查阅资料,看纪录片等。
14.(1)甲骨文。
(2)“爱人”;约束自己行为以符合规范;体贴别人。礼崩乐坏(或社会混乱不堪)。
(3)“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言之有理即可)
15.D 16.C 17.D 1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