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如图是我国1953年开始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的比例分布图。该图反映出当时我国( )
A.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D.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如图为1953~1957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图。据此可知( )
A.“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B.英美经济持续衰落
C.中国经济出现冒进 D.三国均完成工业化
5.“第二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6.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据此可知,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
7.“王老吉药厂”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68年,又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这里的“广州中药九厂”是( )
A.资本主义企业 B.公私共有企业 C.社会主义企业 D.中外合资企业
8.下图所示为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9.“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0.如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11.为重温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如果要数石油战线涌现出的“风流人物”,可以选择的是( )
A.王进喜 B.钱学森 C.邓稼先 D.焦裕禄
12.扎根兰考,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鞠躬尽瘁,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13.(2020·河北)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非选择题
1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首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内容部门 1953年比例% 1957年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 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下达了怎样的任务?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表明我国在此期间取得一系列成就,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一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两个成就。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哪一重要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备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
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
16.【唯物史观】观察如图,山西裕民铁厂原本是一家私营企业,1956年后其年产值发生巨变,这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手工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D.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7.【家国情怀】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8.【家国情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D 6.C 7.C 8.B 9.A 10.B 11.A 12.B 13.A
14.(1)我国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东北工业基地。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5.(1)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巩固清王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2)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3)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
16.A 17.A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