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
建国后,两大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按阶段划分:过渡时期(1949—195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文革十年(1966—197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今)
第1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1、背景:A、建国初,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当务之急B、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方针:(1)路线:____年提出__________总路线。核心:________
(2)一五计划:_____年开始,重点________,_______年超额完成。
3、成果:
二、三大改造
1、农业:1953年试办__________;1955年掀起_____________高潮
2、手工业:1953年兴办________________
3、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纳入___________轨道;
1953年,个别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___
4、成果:
(1)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2)_____________基本确立(3)开辟了________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教训(1956-1966)
1、中共八大: 1956年
(1)主要矛盾:
(2)主要任务: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
严重恶化;严重挫伤群众积极性
4、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主要原因:(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5、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2年底形势好转。
6、定位: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虽走了弯路,但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必须尊重客观规律;(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四、文革(1966-1976) 左倾错误恶性膨胀,国民经济严重破坏
第2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改革
1、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1)
(2)
二、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
2、目标: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
3、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1)十四大:1992年,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入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大:1997年,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21世纪初,中国基本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
1、形成:
2、特点:
3、意义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
2、世贸组织的实质:
3、意义:
(1)
(2)
(3)
(4)
第4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经济腾飞
成就:2006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
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
特征:(1)
(2)
战略:
2002年提出,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生活巨变
进入互联网时代
衣食住行、思想、流行语言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什么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