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郑和下西洋条件:目的: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并宣扬国威
明成祖为什么会派郑和出使西洋?
主要目的是什么?明成祖朱棣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图1405年郑和起锚地——太仓刘家港 元、明时太仓浏家港便是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的重要海港。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是从刘家港出发的。 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终点是古里(今科泽科德),以后航海中曾多次到过这里。图为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科德古港口。 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的终点(古里)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
七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现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航程共计10万余里。 郑和行香碑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泉州吴山伊斯兰圣墓行香,为祈求航海平安而刻立的石碑。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油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郑和船队之主要船种? 宝船 长度:120公尺 战船 长度:50.9公尺 坐船 长度:67.9公尺 马船 长度:104.7公尺 粮船 长度:79.2公尺 水船 长度:42公尺 哥伦布航海旗舰“圣玛利亚”号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航海比较表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其中所带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丝绸、瓷器。郑和下西洋(想象图)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这是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请根据上面四张邮票回答下面问题:(1)上述四枚邮票是为纪念谁而发行的?你知道它发行的时间吗?
郑和 1985年
(2)1045年开始,邮票上的人物率领船队先后几次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七次;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1487年,欧洲航海家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进入印度洋,邮票上中国的航海家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1433年,请你把邮票上人物的最后一次航行与欧洲最早的航行相比较,看看在时间上早了多少年?
54年。
(4)假如你当年跟随邮票上的人远航,现在请你向大家介绍船队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
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饰,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我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搭乘我们的船来中国访问。华侨对南洋的开发华侨对南洋开发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南洋:指东南亚地区,是西洋的一部分.利玛窦与徐光启 明末来北京传教的天主教士利玛窦与官至礼部尚书的徐光启交往密切。图左边为利玛窦,他身着明代“上士”服装;右边为徐光启,身着官服,二人手执折扇,正在天主教堂内交谈。利玛窦和徐光启还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西方传教士的东来西方传教士东来的主要影响.(1)对中国: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的传入,使我国天文学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数学、地理等知识的传入,增加了新的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2)对西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传到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17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兴起了学习中国的热潮。学习与探究制作《郑和航海路线图》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