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这首词写出来李清照青春年少时欢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她后期创作的蕴含了深广愁思的作品。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愁情,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一、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重点)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重点)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难点)
二、走进作者
李清照,字漱玉,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作品集《漱玉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都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三、写作背景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四、整体感知
思考2: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意象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探究一:
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探究二:间接抒情——析意象、品愁情
思考1: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
黄花
梧桐
细雨
过雁
晚风
思考2: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分析意象内涵)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酒
诗人笔下的“酒”
急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秋雨愁煞人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
大雁
即菊花,点明了深秋季节
同时表达了孤独落寞之情。感叹容颜已失,时光流逝!
黄花是什么花?有何意境?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结论: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细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酒
雁
黄
花
梧
桐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
愁
思考3:作者为何而生愁?
(知人论世)
愁因—
国破、家亡、夫死
亡国之恨(国愁)
沦落之苦(家愁)
孀居之悲(情愁)
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诗歌鉴赏方法
1、知人论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哀怨凄凉
2、通过独特意象来表现别样情感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同为婉约词人的李煜也有许多抒发愁绪的作品,试选取一首比较其和本词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并体会词人生平际遇对作品的影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