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息 技 术
教学主题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平衡。
二、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辨别信息与载体,从实例中分析出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合作学习,养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归纳新知识的能力。3、体验无处不在的信息,学会对身边的信息进行筛选并利用。
四、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导入 播放视频 观看并思考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 组织学生做游戏 活动探究一:猜文字游戏:通过语言、图画、动作 、什么也不做、文字、符号等中的一种方式表达,让同学猜表演者所要描述的信息。规则: 选出三名同学代表参加,其中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把信息表达出来,其他两名同学负责表演猜出黑板上的内容。下面同学按要求不能给予表演者任何提示。 让学生思考信息怎们产生出来的
导 出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 什么是信息?我们把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所能够得到的一切都叫做信息。信息的载体:信息要借助于某种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等)表现出来,我们将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像、声音和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体或媒介。 自己理解信息的真正含义
学生活动 活动1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某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的生存实验,要求如下:每个队员除了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问题: 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同学们小组探究,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提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活动2感觉剥夺实验加拿大某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实验者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小组代表的展示能够帮助其他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举 例 信 息 的 特 征1、普遍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依附性3、共享性4、时效性5、真伪性6、价值相对性材料1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材料2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材料3小 明 档 案 爱好:读书、画画生日:2003.2.29家乡:云南喜欢的格言: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材料4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思考材料并讨论 发表见解材料1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利用,而一般情况下,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即信息可以无损失使用、公平分享。材料2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甚至稍纵即逝。材料3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偏差和扭曲。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篡改、捏造伪信息,对社会产生危害。材料4信息的价值在于被利用,只有被利用后才能实现其价值。但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认识。 任务趣味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总结 信息定义信息特征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环节中使用了创设问题情景、任务驱动教学、任务趣味化教学方法。在导入环节使用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训练环节中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指引学生正确上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后练习环节使用任务趣味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其思维。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