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7 20: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杜甫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诗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2.简略了解杜甫前后时期诗风的变化。
3.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
【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导学基础知识】
一、一词多义
二、词类活用
1.无边落木萧萧下(名词作动词,落下)
2.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三、古今异义
1.万里悲秋常作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2.古义:借指晚年。今义:很多年或很长时期;人的一生;终身。3.古义:极恨。今义:苦和恨。
(一)写作背景: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生活贫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大多透出无限的凄凉和感伤。待会儿我们将通过他的诗来看其写作的风格。另外,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的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而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他为“诗圣”,又称“杜工部”。《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导读理解】
(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明确: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探讨:
①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明确: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②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
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由此看来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
(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
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2)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
明确:
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三)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
“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2)什么叫登台呢?联系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答。
明确:
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
(3)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明确: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
(四)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艰
难苦恨繁霜鬓” 。
(2)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
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3)“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国难当头,杜甫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而“新停”又是“刚刚放下”。“新”与“苦”都是副词,两相对应。这两句,词相应,句相同。“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分别是“非常痛恨两鬓染霜”“刚刚放下浊酒杯”之意。
(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
“艰难”有两层意义:国难家愁及个人命运的艰难。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准则,而杜甫无论“达穷”都是兼济天下。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 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
1.诗歌的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②作用: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2.诗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
3.本诗颈联哪些字眼富有表现力?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万”字,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字,表明了流落他乡的时间之久。“作客”,客居他乡,抒发了羁旅之愁。“百年”,有迟暮之感。“独”字,表明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②颈联蕴含了作者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凉之情。
4.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尾联句式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1、读一遍这首诗,并说说整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
凄凉、悲凉
2、结合课本上的词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紧急,苍天更高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回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
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
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
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
3、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风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别用“啸哀”、“清”、“白”、“飞回”。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在多数人眼中,秋天本来就有一种凄凉的感觉,何况再加上猿哀鸣、鸟飞回等这些景物,让人更有一种肃杀凄凉之感。这就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
4、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
5、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6、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7、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8、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9、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吊白居易
李忱【注】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注】李忱(810-859),唐宣宗,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即位五个月后,七十六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夸张手法,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表达了由衷的赞美。
B.“谁教”一句以问句形式紧承上句,以责怪的口吻传达了诗人悲痛的心情。
C.颔联巧妙地嵌入逝者的名与字,赞扬了白居易不计名利、乐观豁达的品格。
D.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去世的悲怆以及难以割舍的情怀。
2.从颈联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有怎样的评价?
2.对比阅读杜甫的《登高》和《登岳阳楼》,然后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登高》在空间上很阔大,《登岳阳楼》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两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两首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2.这两首诗的首联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3.下列诗句中都有“清猿”意象,它们所含的意蕴与《登高》首联中“猿啸”相近的一项是( )
A.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王昌龄《送张四》)
C.清猿幽鸟遥相叫,数笔湖山又夕阳。【林逋《湖山小隐首(其一)》】
D.野鹤避人巢古木,清猿乘月啸寒岩。【张耒《和柳郎中舒州潜庵二首(其一)》】
4.下面是关于李白的上联,请以杜甫为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天上明月,杯中美酒,豪放飘逸,更露谪仙风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是一个悲苦的诗人,是唐代由兴到衰的见证者。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是“安史之乱”。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严重,有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担当意识和人生理想。他身上体现了自古以来优秀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献身社会、关心民疾的核心价值。读杜甫的诗会时时刻刻被他那种博大的悲悯情怀和牺牲精神所感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等,都体现了杜甫所具有的宽广的人文情怀。
适用于以下作文话题与观点:爱国、责任、胸怀、信仰等。
参考答案
1.答案:1.A
2.用“童子解吟”“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的特点。用“童子”“胡儿”表明白居易的诗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以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曲”“琵琶篇”赞扬了他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解析:1.“首句运用夸张手法”错,“缀玉联珠”是比喻手法,以珍殊、美玉来比喻白居易的诗文;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白居易自十六岁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七十六岁去世,说他诗歌创作“六十年”并不夸张,因此首句并未运用夸张手法。
2.答案:1.B
2.(1)《登高》的首联是描写,景写得壮阔;《登岳阳楼》的首联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2)《登高》的尾联是直抒胸臆,《登岳阳楼》的尾联是寓情于事。
解析:1.两首诗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
3.答案:B
解析:B项蕴含着送别后的悲愁。
4.答案: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
解析:
5.答案:略。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