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7 20: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
2、学习本词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本词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导学基础知识】
一、辨识通假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二、一词多义
1.
2.
三、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四、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国神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长江。今义:泛指流量较大的河流。2.古义:有功业的,有文采的。今义:轻浮放荡。3.古义:指赤壁古战场。今义:历史悠久的国家。
五、文言句式
1.故国神游。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应笑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生华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 今日神游当年的赤壁古战场。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应笑我多愁善感。3.倒装句,应为“华发早生” 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一)历史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时年47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导读理解】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十三个字,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正面描写赤壁形势险要、景色雄奇壮丽,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②“穿”“拍”“卷”几个动词使画面声形兼备,又有磅礴的气势,从而使“豪杰”的出场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氛围。
2.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此时已近50岁,不但功业没有建树,反而戴罪被贬黄州。故而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而然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4.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一种情感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叹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人生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
(观点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上阙: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阙:描写周瑜形缘,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1.《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开篇三句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2.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
①大江、浊浪、乱石、惊涛、千堆雪;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周郎赤壁”还是 “周瑜赤壁” ?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4.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
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 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 ----------------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么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明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 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巩固练习】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2.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及修辞手法,另写一个你欣赏的文人。
苏轼:他豪迈,唱“大江东去”;他狂放,“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多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石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词人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①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睛时泪不睛。
【注】①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超在杭州任职。
1.词的上阙中“谁似临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多再迁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膩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称“春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风斜雨细、晓寒顿生的早晨,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
C.上阕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有意“媚”之;眼前入淮的清洛,亦仿佛渐流渐广远。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词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人道是”说明不确定这里是不是三国赤璧之战的地方。
2.答案:(示例)柳永:他婉约,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他多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执着,“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解析:
3.答案:D
解析:“把酒祭江,直抒词人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说法不对。不应是“直抒”,且感情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4.答案:1.①词人为自己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②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对待来往过客,而在为友人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
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解析:1.本词主要是抒情,表达了对患难朋友惜别之情和别后的孤独之感,这一句“既羡慕高塔能目送朋友远行,又说明塔是无情的”,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5.答案:1.AC
2.含义: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情感:寄寓着作者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作用:以此作结(卒章显志),照应全篇,极富哲理,为全篇增添了诗味和理趣。
解析:1.本词前面的小序表明该词是写苏轼和友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B项,“‘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说法牵强,晓寒只是实写天气之寒。词的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已表明作者此时内心的情绪。词人抒发的是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态的态度。D项,该词中苏轼是“隐逸者形象”,说法错误,本词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E项“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不妥,该句既是比喻,又是夸张。
2.首先理解该句的意思,“清欢”是关键词,意思是清淡的欢愉,该句意思是说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理解全词,词人所说的清淡的欢愉的内涵,在前面的几句写景画面中。前几句描写的画面内容是: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的清洛,亦仿佛渐流渐广远;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春盘。从中可以感受作者旷达的情怀、娴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该句的作用是卒章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