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创造宣言》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中伤(zhòng) 懒惰(duò) 遁词(dùn)
B.鲁钝(dùn) 懦夫(nuò) 豢养(juàn)
C.灌溉(guàn) 繁殖(zhí) 樵夫(jiáo)
D.屋檐(yán) 塑像(shuò) 镰刀(lián)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通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通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展开全文。
C.课文列举了大量翔实的论据,构成了富有气势的排比句,使文章激情澎湃。
D.课文采用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召力。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重要词语。
(1)中伤: 。
(2)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 :愚笨,不敏锐。
(4)自暴自弃: 。
(5)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6)豢养: 。
(7)山穷水尽: 。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式。
(1)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2)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
(3)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拿来崇拜。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的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
写于凤凰山
(1)这是一篇驳论文。文章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怎样批驳的?
(2)作者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什么的观点?
(3)说说下面句子中“神”和“石像”的含义。
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4)请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8.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 。
(2)第①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 。
(3)第③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4)第④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
(5)第⑤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1《创造宣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中伤(zhòng) 懒惰(duò) 遁词(dùn)
B.鲁钝(dùn) 懦夫(nuò) 豢养(juàn)
C.灌溉(guàn) 繁殖(zhí) 樵夫(jiáo)
D.屋檐(yán) 塑像(shuò) 镰刀(lián)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正确;
B.有误,“豢养”的“豢”应读作“huàn”;
C.有误,“樵夫”的“樵”应读作“qiáo”;
D.有误,“塑像”的“塑”应读作“sù”。
故选:A。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将“获胜”改为“胜负”)
B.为搞好百年校庆,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在“校庆”后加“活动”)
C.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B项把“研究”和“征集”互换位置。故选:B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通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通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1)拯救,就是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予别人帮助。挽救,指从危险中救回来;
(2)贯穿,穿过、连通的意思。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3)传扬,传播开去的意思。弘扬,大力宣扬。
故选:D。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B.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展开全文。
C.课文列举了大量翔实的论据,构成了富有气势的排比句,使文章激情澎湃。
D.课文采用以叙为主,叙议结合的方式,极富感召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写法。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文章以议论为主。
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5.重要词语。
(1)中伤: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
(2)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 鲁钝 :愚笨,不敏锐。
(4)自暴自弃: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
(5)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6)豢养: 喂养 。
(7)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积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课下注释中的词语释义要加强记忆。
【解答】答案:
(1)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2)画龙点睛
(3)鲁钝
(4)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5)走投无路
(6)喂养
(7)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式。
(1)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举例论证
(2)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 引用论证
(3)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举例论证
【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根据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积累的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1)由“如”这个关键词可判断出,此句是举例论证。
(2)引用慧能的话,是引用论证。
(3)此句列举了有些人的说法,是举例论证。
答案:
(1)举例论证
(2)引用论证
(3)举例论证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创造宣言
陶行知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拿来崇拜。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但是当你把莫扎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的帕斯加尔(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惠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
写于凤凰山
(1)这是一篇驳论文。文章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怎样批驳的?
(2)作者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什么的观点?
(3)说说下面句子中“神”和“石像”的含义。
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②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③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4)请以文章最后一段为例,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分析】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头由宗教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引出本文的论题:创造;接着从环境平凡不能创造,生命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太无能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等方面反驳“不能创造”的观点;最后得出中心论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解答】(1)第一问: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结合文章内容,从“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等语句中提炼即可。
第二问:本题考查批驳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内容可知,作者先提出所要批驳的观点,然后列举具体事例来一一反驳。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即可。
①结合语句内容,从“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的现成之神拿来崇拜”中可知,“神”是理想中万能的“人”。
②结合语句内容,从罗丹美术家的身份可知,“石像”指石头雕成的人像。
③结合语句内容,从“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中可知,“神”“石像”指追求的东西。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从“罗丹说:‘恶是枯干’”中可知,引用名人名言;从“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中可知,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铿锵有力,富有说服力;从“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中可知,以短句为主,语言缜密。
答案:
(1)环境平凡不能创造,生命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太无能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作者以大量事实逐一批驳。
(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①“神”是理想中万能的“人”。
②“石像”指石头雕成的人像。
③“神”“石像”指追求的东西。
(4)文章旁征博引,以短句为主,语言缜密,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铿锵有力,富有说服力。
8.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 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
(2)第①段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 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
(3)第③段的两个事例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取消一个事例可以吗?为什么?
(4)第④段中,科学家贝佛里奇的话直接证明了什么观点?
(5)第⑤段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绊脚石”、“垫脚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分析】这篇议论文首先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引出论题,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最后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话,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善待挫折,然后结合首尾和文章内容即可判断,这篇文章在结尾处有论点的体现,“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将句子根据文章内容写成论点的格式,意思对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细读第一段可以找出所举的事例,举了大量的事例论证的核心是“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
(3)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论据的作用,细读第三段可以找出所举的事例,可以找出事例是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例子,论证的核心是“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本题第二问考查了论据能否删去的问题,解答时需要明确论据分别是什么,第三段两个事例分别是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和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它们分别是从中国古代和外国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这样更加全面,更加严密。
(4)这道题考查论据的作用,需要首先阅读第四段,根据“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可以用原文解答。
(5)本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细读第五段,“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中“绊脚石”的意思是人生路上阻止自己前进的挫折;“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中“垫脚石”意思是促使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动力。
答案:
(1)要自觉的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做生活的强者。
(2)生活道路上充满坎坷。
(3)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取消一个不可以。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近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的,如果去掉一个,证明角度少了,就不全面了。
(4)、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5)前进路上的障碍;前进的基础。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