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复习》这一课时中,重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进一步达到学生能熟练口算的目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通过1、2、3、4、5题的练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计算技能;通过6、7、8题的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口算、笔算的基础、经验,掌握了必备的一些计算方法、技能,因此,教学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本单元所学的计算更为繁复,所以计算错误率大大提高,故而,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计算,同时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了解加减口算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概况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发展比较沟通、综合归纳等初步能力;通过口算和估算等练习,训练加减运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发展相应的数感。
3.使学生经历比较、沟通等活动,感受数学方法的结构和知识间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比较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意识;培养口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两位数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交流:本单元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荐回答。)
2.明确:我们用了好长时间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了口算和笔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口算内容。(板书课题: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回顾,明确复习内容。】
二、梳理算法,训练口算。
1.复习第1题。
(1)让学生看复习第1题,说说每组题是什么内容的口算。
(学生自荐说一说,然后口算填写得数。)
(2)引导:请小朋友一组一组地比一比,想想每组里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3)交流: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怎样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呢?
(学生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合起来;两位数减一位数,如果个位够减,则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个位不够减,则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在减……)
(4)提问:从第三组题里,你发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减一位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自荐说一说)
(5)归纳:从上面三组题练习中,小朋友经过比较,知道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要从个位上算起:个位上相加满10,是进位加,要把几十和个位上相加得的10或十几合起来;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要从被减数里分出十几来减。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练习。通过这样的设计,既沟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练习。通过这样的设计,既沟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之间的联系,又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了算理。】
2.复习第2题。
(1)指导操作:先找出2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再取出一张数字卡片。
(学生取出数字卡片进行组数。)
(2)指导计算:用组成的两位数和一位数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算一算和是多少?差呢?
(同桌之间互相练习,和同桌比比谁更棒。)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要求直接说出第二步计算是几十加多少,得出得数。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而又积极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两位数加、减法的练习,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及时评价,适当的表扬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复习第3题。
(1)谈话:小朋友都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了,现在看看哪些小朋友能把第3题的算式都算对?
(2)明确:请看92页复习第3题,老师说“开始”大家一起算,用3分钟时间,老师说“停”就停,看看你能算对几道。
(学生练习,到时候交流得数。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口算正确情况,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让学生改正错题和完成全部算式口算。)
4.估计算式得数。
(1)学生估计得数。
谈话:小朋友在口算中已经能看出一道加、减算式是不是进位加,或者是不是退位减,正确口算得数。那你根据自己的认识,不计算,你知道下面算式得数各是几十多吗?
出示:52+4= 36+3= 43-2= 65-4=
52+9= 36+7= 43-6= 65-8=
(学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并结合选择加、减法各一组说说是怎么想的。)
(2)复习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线选择再交流,并说说没有选择的题得数各是几十多或几十?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并使其养成估算的习惯。】
5.复习第5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一组一组地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再交流每组题所填的数。
(学生集体读一读。)
引导:每组里两题填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呢?比较每组里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要说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互相间的联系)
(2)感受相应加减算式间的联系。
出示:47+4= 65+3= 65+3=
提问:下面的每道算式,你能先口算,再说出一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吗?
三、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1.复习第6题。
(1)理解题意:先读一读,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读题后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条件和问题。条件:一本《儿童画报》46页,还剩8页没看。问题:已经看了多少页?)
(2)列式解答: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列算式,说说是怎么想的。算式:46-8=38(页))
(3)明确解题思路:从一共的46页中,去掉剩下的一部分,就能求出已经看的那一部分,用减法算。
2.复习第7题。
(1)理解题意:先读一读,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读题后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条件和问题。条件: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问题: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鸡蛋?)
(2)列式解答: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列算式,说说是怎么想的。算式:64+6=70(个)解题思路:把剩下的和卖出的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算。)
(3)追问:用到哪些条件?为什么不用“前3天”这个条件?如果把“前3天”这个条件改为“前6天”,怎么列式解答?
(学生明确:“前3天”、“前6天”是个多余条件,与所求问题没有必然联系。)
3.复习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读一读,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条件:三件上衣的价格分别是38元、48元、52元,付出50元,找回2元问题:妈妈买的是哪一件?)
(2)列式解答: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列算式,说说是怎么想的。算式:50-2=48(元)解题思路:从一共付的50元中去掉找回的一部分2元,就能求出用去的一部分,用减法算。)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而且还要明晰数量关系,经常这样练习才能够做到思路清晰。。】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复习课你有哪些体会?怎样发现加、减法口算方法的联系的?
[板书设计]
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复习
46-8=38(页) 64+6=70(个) 50-2=48(元)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