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件(1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件(1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8 21:50:12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2018
蓝色扁平清新通用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历史
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情大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请找出是哪两件事?
1、童年观看鲤鱼世界而换位想到鲤鱼是如何思考理解未知世界的。
2、童年听过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信息筛选:把课文划分成 三大部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点明后面所写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1段 ):童年时的第一件趣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 ~ 18段):童年时的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问:“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问: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第二件趣事,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八岁(12)
爱因斯坦的故事
不久(14)
后来,高中阶段(15) 建立实验室
鲤鱼世界的幻想
爱因斯坦的故事
实验
理论物理学家
童年————— 青年————— 成年
分析鉴赏:
文中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1、想象力
2、兴趣
3、实践精神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 业
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类,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假如有一位动物(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行为,它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那么请你试着替这位“动物科学家”做一回代笔人怎样?《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把握文意。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工作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坚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结构特点,理解文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2、教育学生科学就在身边,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3月14日,一位传奇人物去世了,他就是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的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63年,21岁的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可是他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他走过的道路是异常艰辛的。同学们,在我们对他崇敬的同时也许会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二、作者简介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把握文意,质疑释疑。
1、审读本文标题,你能否推断一下文章会写什么内容,会怎么写?
明确:中心词为“教育历程”,“历程”暗示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那么“一名物理学家”指谁呢?加来道雄。那么本文就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他的“教育历程”怎样?作者是不是从他的童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写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2、速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感受结构内容 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除了这两个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的哪个事例? 明确:鲤鱼世界的幻想(想象) 爱因斯坦故事(兴趣) 建立实验室(实践)
3、理清本文的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童年趣事引导“我”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 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4、“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5、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此“故事”正是人类面对种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时的表现。鲤鱼“科学家”的心理活动,正展示了人类的固定甚至僵化的思维,作者也正是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作者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
6、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有什么意义?
明确:作者猜测鲤鱼是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的,由此作者想象出有“鲤鱼科学家们”,它们的思想以及它们有过奇妙的经历等等。 这种遐想给予作者的意义是充分挖掘了他的好奇心和发挥了想象力,并且他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也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7、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道路的呢? 明确:首先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 其次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并且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 再次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 这一过程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发现作者的基本科学素质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例如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在其中不可缺少的不怕挫折、质疑求真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8、思考: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明确: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9、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明确: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3)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四、研究探讨:
作者的成长历程给你什么启示?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那些素质?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科学家?
明确:作者进行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人要想有所成就仅仅空想是不行的,要有严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重在实践。 应具备下列品质:奇特的想象力;探究的精神;实验的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固步自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例如华罗庚、爱因斯坦、钱学森、牛顿、瓦特、居里夫人等。
五、小结
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大胆的想象、怀疑和猜测,不要固步自封;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达到成功的彼岸离不了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或许是作者要告诉我们后辈的,希望大家能踏着他的脚步,一步一步取得进步。
六、作业
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类,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假如有一位动物(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行为,它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那么请你试着替这位“动物科学家”做一回代笔人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