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授课年级与教材 七年级 人教版部编教材 设计者 曾春梅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汉朝初期的历史,面对秦末长期的战乱导致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统治者们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布置课堂导学,有视频内容、有预习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比较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中去。不过,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道西汉建立。2.掌握汉初休养生息政策。3.了解“文景之治”。过程与方法: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认识秦朝速亡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学生理解休养生息的政策。2.通过对历史典故、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堂导学检测,抓住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措施、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国家政策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2.通过汉初统治者采取措施关注民生,以德化民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保民生,才能聚民心,才能促发展,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简述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 采用预习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指导阅读等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阅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游戏活动找出秦亡措施,汉初统治者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容易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五、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中的应用点
使用环节 媒体(资源) 预期达到的效果
任务驱动课前导学 福建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缇萦救父》视频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汉初背景,拓宽认知,驱动学习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组织交流点拨指导 希沃5HiTeach智慧教室系统 提高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生成的难点。
云端拓展 福建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推送作业,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设计意图、依据
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课前,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发布课前导学,引导学生完成三个任务:观看《缇萦救父》思考:缇萦救父能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通过预习,完成本课相关的选择题和问答题。预习完,还有那些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 通过课程平台观看视频、预习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 “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发布任务。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展示立体转动的瓦当,引入汉朝建立。 观察实物瓦当,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动画等新技术运用。 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点评反馈 点评学生在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做课前导学情况,选择题、问答题、不解与困惑地方. 接下来课堂上将主要根据同学们的困惑和疑难点展开教学。 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课自己的学习情况。 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课前导学截图 展示学生课前导学情况。引出课堂重点解决方向
组织交流点拨指导检测反馈探究提升 西汉建立数轴呈现秦到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背景链接:“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dàn量词)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平城之下祸甚苦(刘邦 被匈奴所围),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 ——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刘邦看到秦末农民起义,认识到治理国家不能“马上治天下”,要吸取秦亡教训。让学生做活动把导致秦亡的措施的气球打下来点评学生选择导致秦亡措施,让学生思考如果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统治者可以怎么做?从而引出休养生息政策。二、休养生息政策让学生看书归纳休养生息政策,并上台用连接方式检测对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根据学生课前困惑问题:为什么兵皆罢归家和为什么以农为本?组织学生交流回答。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和作用的理解,教师总结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三、“文景之治”让学生看书归纳文帝和景帝时期采取的措施,教师补充材料加深对这些措施的理解。从文景帝措施中看到文景时期“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汉初不到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书》”“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从中认识到文景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这种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展示学生对“什么是文景之治”的理解,让学生点评。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明白汉初社会境况:经济凋敝和匈奴的威胁。学生做活动把导致秦亡的措施的气球打下来学生根据秦亡教训提出有关汉初如何治理国家的见解。学生看书了解休养生息政策上台做活动将材料和措施链接起来。学生解答学生的课前困惑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感受“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学生点评对“什么是文景之治”的理解。 希沃呈现背景链接资料希沃趣味游戏活动程序希沃趣味游戏活动程序希沃展示图片和史料 对汉初社会境况的了解为后面休养生息政策学习提供背景。让学生理解汉初如何吸取秦亡教训并制定休养生息的政策。加深对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景之治”的概念
出示学生困惑题目:“减税三十税一,国家粮仓为何会越来越富足”出示材料和地图册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的困惑问题由学生得出结论:人口增加,产量增加,政府开支少,这些都是休养生息的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的困惑问题:“减税三十税一,国家粮仓为何会越来越富足” 希沃展示图片和史料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让学生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实现生生互动。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教师总结,汉初社会动荡、经济凋敝到“文景之治”繁荣局面,这种巨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在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推送拓展作业: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 由学生得出:1、合理的国家政策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2.保民生,才能聚民心,才能促发展。学生动手制作本课思维导图 利用Hiteach拍照功能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提升学生对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拓展提升,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课堂实录
课堂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旋转立体的文物,它是什么?
生:“汉并天下”瓦当。
师:从这块瓦当上,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生:汉朝是统一的国家。
师:很好。至少我们知道它跟汉朝有关系。那么汉朝是如何建立呢?
一、西汉的建立
出示数轴
师:秦统一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时间是?
生:公元前221年
师:之后秦朝被哪支农民起义军推翻?
生: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师: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谁取胜?
生:刘邦。
师:刘邦因此建立了汉朝。历史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我们后来人把刘邦定都长安的汉朝称为西汉。请同学们看书,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定都、建立者。
学生阅读书本,找出相关的内容。
生: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定都在长安。建立者是刘邦,又称汉高祖。
师:这课内容教授之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做了课前导学。这是同学们做课前导学选择题的作答情况。
展示学生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做课前导学的情况。
师:同学们,在选择题方面作答得很好,答对率在85-92%之间。问答题方面答案比较多样,有关什么是“文景之治”,有同学认为“文景之治”是统治方法,有同学认为是文景统治时期,有同学认为是太平盛世局面,还有同学把文景统治措施都写下来。这些答案都代表着同学们对“文景之治”不同理解,相信上完课后大家对此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值得一提是,同学们还在平台上留言同学们的困惑或疑难点。这些疑难点集中体现在休养生息方面、以农为本、兵皆罢归家、减税国家钱粮为何增多方面。由于选择题等基础题大家做得不错,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同学们的困惑或者疑难点展开教学。
1、 休养生息政策
师:这是同学们提出的疑难点,涉及休养生息的概念、原因和作用。要全面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先要从了解西汉社会背景开始。
教师屏幕出示:背景链接:
材料一:有关汉初社会背景图
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dàn量词)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平城之下祸甚苦(刘邦被匈奴所围),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
——荀悦《汉纪·高祖皇帝纪》
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生:汉初社会经济困难,闹饥荒。社会动荡。
师:材料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汉初面临着什么困境?
生:边境面临着匈奴的威胁。
师:总之,汉初面临着经济凋敝和匈奴的威胁这两方面的问题。其实这两方面的问题是有关联的,比如反击匈奴,也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所以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最根本是经济上问题。那么在解决经济凋敝问题,及如何进一步制定国策方面,汉高祖与手下群臣有过争议。
汉高祖刘邦是平民出生,靠武力取得天下,对武力深信不疑。但是他的手下陆贾却告诉他马背上取得天下,不能马背上治理天下,要吸取刚刚被推翻的秦朝的教训。接下来同学们看看这些因素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请两个同学上来把有关系的措施的气球打下来。
两名学生上台来打气球,其他同学观看他们打气球的过程。
师:我们看到了正确答案。哪个同学来说说刚才两位同学什么措施没有选到?
生:开拓交通
师:开拓交通对社会是有利的,为什么成为导致秦亡的措施?
生:人民服徭役太重,加重了百姓负担。
师:回答得很好。既然这些措施导致秦朝快速灭亡,作为汉初统治者为了让自己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对照秦亡措施汉初统治者可以怎么做?
生:减轻刑罚。
生:减少赋税和徭役。
生:减少战争。
师:接下来看看汉初统治是否这么去做?请同学们看书,把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用序号标出来。然后请个同学上台把左边材料与右边的措施连接起来。
一学生上台做拼接题,其他学生也在下面观看并思考。
师:答案都对,掌声鼓励这位同学。
首先我们来看“兵皆罢归家”,班上有同学之前提过这样疑难点:让士兵回乡返农,那国家不就没有军事实力了?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可能让所有士兵都回家?为何这时候国家不需要这么多的士兵?
生:战争结束,国家统一,国内比较安定。
师:那么匈奴问题怎么解决?
生:和亲。让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当妻子,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师:这个同学知识面很广。在汉朝实力相对弱的情况下,采用和亲缓和了汉朝与匈奴的矛盾。
那么,“兵皆罢归家”有何好处?
生:可以增加劳动力,促进农业发展。
生:表明国家不想打仗,可以给百姓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
生:士兵回家,有利于家庭团聚,赢得民心。
师:对国家还有什么好处?
生:让士兵回家,国家可以减少开支,解决国家经济穷的困境。
师:再来看第二点:让奴婢恢复平民身份;允许因战争逃亡的人回原籍地,还给他们田宅。这点有何好处?
生:得民心。
生:增加劳动力。
生:让人民回原籍地,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师:再来看“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比秦朝三分之二收获物上交国家,要轻得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农民生孩子,就不用服徭役两年。这些体现出什么政策?
生:轻徭薄赋。
师:同学们还提出困惑:为什么要以农为本?哪个同学帮忙解答?
生:民以食为天。
师:很好。农业是衣食主要来源。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更要以农为本。
那么,从这些措施中,大家有没感受到,它是在国家经历战争或者大动荡的情况下,统治者采取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休息,鼓励发展生产,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概念。刘邦之后的统治者有没有继续推行这个政策呢?
2、 “文景之治”
师:文帝和景帝时期采取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书归纳,几点标出来。
学生看书并归纳文帝和景帝措施。教师出示材料,让学生得出具体的对应措施。
师:有同学问汉朝不断减税,那么国家的钱粮是如何增多呢?
教师出示文景时期的国库粮仓充实的材料,让同学们探究秦朝三分之二上交国家,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为何国家钱粮会不断增加?
学生结合书本和地图册信息思考讨论。
生:这些措施鼓励人民生产,产量提高,税收基数增大,自然国家收到钱粮也多。
生:人口增加,人头税增加。
生:皇帝节省,开支少。
师:大家回答很好。一方面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这些都增加国家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国家节省,不大兴土木,不发动战争,开支少,所以国家钱粮每年都在积累中增加。所以这还是什么政策带来的结果?
生:休养生息政策。
师:文景时期的主要措施有①重视农业发展②轻徭薄赋③以德化民,减轻刑罚④勤俭治国,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请看材料:
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汉初不到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书》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很好。
师:我们把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的局面称之为“文景之治”。
这时我们再来看之前同学们之前做的有关“文景之治”的课前导学,现在对这个概念有没更深理解?请个同学来讲。
生:略
师:看来大家对“文景之治”概念理解加深很多。现在我们再来感受“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仓库)皆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
这时同学们还记得汉初是怎样的局面?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生: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师:从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乱世局面是如何发展到“文景之治”这样的繁荣局面?
生: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
师:说明一个国家的合理政策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那么你们觉得休养生息政策特别关注什么?
生:农业
生:得民心,关注人民生活。
师:所以关注民生,聚民心,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屏幕出示:个国家的合理政策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重民生,聚民心,才能促发展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讲述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修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继续延续这种政策,最终达到“文景之治”的局面,这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完成制作本课思维导图作业,并在平台上进一步做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设计主要是结合学校课题智慧教室的“336”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利用网络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推送课前导学,给学生观看趣味故事《缇萦救父》,预习课文内容完成导学任务,并提出预习课文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由于这节课知识点不多,学生课前导学做的题目质量相对较好。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学生困惑和疑难点展开教学,即根据生情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探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设置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多层次互动,教学效果很好。最后也在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再次推送制作本课思维导图制作,巩固本课知识。
本课教与学过程中也关注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利用数轴让学生了解由秦到汉的演变过程,突出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对于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概念的解释,从它们的措施得出结论或者从史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从而理解历史概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意识。教学中不忘渗透关注民生,得民心,民富则国强等家国情怀理念。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时间安排再紧凑些,可以把上课环节更完美展现。
点评:
春梅老师的课做到心中有课、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课前利用网络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推送课前导学,引导学生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疑难。课中根据课前导学测试结果与学生反馈疑难问题为索引,结合丰富史料,展开多项活动,抓住初中学生特点,引领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课后通过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并布置深入探究任务,延展课堂所学。曾老师不仅恰当引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更不忘渗透“得民心者安天下、民富则国强”等家国情怀。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