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导入: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梁衡《乱世中的女神》
感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听配乐朗诵,由声入境
这次第,作者为何多愁?
1101年:18岁嫁与赵明诚,生活优裕、幸福美满。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被迫南逃,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愁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婉约
南渡后:
内容——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词风——凄婉哀怨
析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悲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品开头十四字
何处写“愁”?——品开头十四字
首先,形式上具有独创性。
其次,音律协婉,与感情相契。
其三,选词精当,内涵丰富。
七组叠词从动作、环境、心理几方面,由内至外,由浅至深,细腻表达了孤寂凄惨之愁。奠定全诗哀婉凄凉的基调。
何处含“愁”?——品意象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淡酒
风急
旧雁
黄花
梧桐
秋雨
借景抒情
鸿雁(忠贞爱情、鸿雁传书、归雁衡阳、孤雁失群)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合作悟意象
淡酒(愁情太浓)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急风(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李煜《相见欢》
细雨(孤寂冷清、缠绵郁闷——哀伤、愁思)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合作悟意象
黄花(容颜老去、内心煎熬)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西厢记》
梧桐(夫丧国亡、天涯沦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唐 温庭筠 《更漏子》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说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1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2
以弱柳之质书忠毅心肝
《声声慢》的“愁”,内容是深广的,那些士大夫才有的情绪第一次完全在一个女子的身上展现了出来,而且更加丰富。中国的女子终于在李清照的身上第一次实现了从庭院深深走向了高楼广厦、长空万里。以弱女子之身,担起伟丈夫的责任。
本课脉络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
一枝女儿花
乱世中的美神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