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08 11: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67“天气”和“气候” 两个框题,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限时5分钟完成)
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1)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 在 的具体状态。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
(2) 气候指一个地方 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 。
2、天气和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都围绕 和 两方面。
②天气具有 (多变、稳定) 的特点, 天气所表述的是 (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对 (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 (多变、稳定) 的。
合作探究:(3分完成)列举学过表示天气和气候的的词语或诗句
表示天气的有
表示气候的有
判断:以下几句话,哪些说的是天气,哪些说的是气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有6到7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至8摄氏度( )
?阳光明媚 ( ) 鹅毛大雪 ( )风和日丽 ( )风雨交加 ( )
风调雨顺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二、自主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68-P69,了解天气预报的概念,结合P68图4-2、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限时5分钟完成)
1、天气预报是 通过对 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 。主要包括 、 、 、 、 、 等
2、看课本P58页图4-3主要天气符号”,先自己背诵,再互问互答,熟记它们。
完成地理填充图地36、37页第1题填表内容
3、看课本P58页图4-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 (陆地或海洋),蓝色表示 (陆地或海洋),白色表示 ,白色越浓,下雨的可能性 (越大或越小)
4.认识天气符号,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合作探究:(10分完成)
1、读课本P70页图4-5,同桌的两个同学,分别演练,模仿气象预报员进行天气播报。
2、完成课本P69活动题第1、2、题,把答案直接写在课本上。
三、自主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69页阅读材料“大气环境检测” (5分完成)
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 ,指数 ,空气污染程度越 。
补充:空气污染指数0—50之间,空气质量为优 51—100之间:良;100以上:污染。
2、表格中空气质量为“优”的,有哪几个城市? 、 、
3、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我们该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应该是( )
A防寒保暖 B少穿衣服 C防晒 D防潮
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 6-8o?C ,提醒市民 注意增添衣服, 预防感冒 ” 。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
? 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旅游
4、在一幅卫星云图上,山东半岛呈现浓白色,青藏地区为一片清晰的绿色,由此判定山东半岛的天气: ( )
? A、有台风 B、 晴朗 C、阴雨天 D、沙尘暴
5、以下诗词或短语,描述天气状况的是: ( )
A、四季如春????? ?B、冬无严寒????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1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表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的测定方法及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自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1页内容,补全下列知识点
1、气温指?????????? 的温度,用??????? (??? )表示
2、说说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探究:(一)气温的测量
1、读图4-8,阅读活动材料,观察四个时间点的气温情况,计算日均温
2点??????? ??8点???????? ??14点??????? ??20点???????
2、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3、气温差=????????????? ?—???????????????
4、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2、读课本72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最寒冷的大陆是???????? ,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
3、读课本73页世界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63页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一年当中,北半球?????月气温高,??????月气温低,南半球?????(相同或相反),海洋比陆地拖后???????个月
4、读图总结,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陆地气温??????? (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 (高于或低于)海洋气温,同一地区海 拔高,气温????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5、根据2、3、4题,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
②从海陆位置看:
③从海拔高度看:????????????????????????????????? ???????????
三、巩固训练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 C 日落前后?? ?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A 60℃??? ???B 6℃??? ??????C 0.6℃??? ???D 0.06℃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 炎热的沙漠气候??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 ℃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主要原因是 ?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2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重点)
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
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难点)
【自主学习过程】
一、主要降水类型
阅读课本74、75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
1、降水:???????????????????????????????????????? ??????????
?? 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
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
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4、降水量的测定 阅读课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
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阅读课本75、76页相关内容,结合P7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76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
1.等降水量线:???????????????????????????????????????????????
2.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比较内容
降水量(较多、较少)
赤道地区
?
两极地区
?
中纬度大陆沿海
?
中纬度大陆内部
?
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
?
达标测试:
1.“地形雨”多形成于:
A 沿海平原?????? B 内陆高原? ? C 迎海风的山坡??????? D 背风山坡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赤道地区降水多?B 两极地区降水少C 沿海地区降水少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A 赤道附近?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 两极地区
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
A 27mm?????? ?? B 20mm?????? C 42mm???? ??? D 22mm
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
6.降水的形式包括:
??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 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 ????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 ????毫米以上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
?10请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最热月气温 度,最冷月气温 度,气温年较差是 度。
(3)该地降水量大约是 毫米,该地 季降水较多, 季降水量最少。
(4)该地气候特点是
第四章 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3、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通过演示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 、地球的运动、 、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太阳辐射影响着气候。
2、读课本78页活动1回答:
(1)、图4-18上,A、B、C三处太阳高度角是否一样?___________
(2)、图4-20上,A、B两处中,____处的太阳高度角大,___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3、地球具有 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 也随着发生变化。
4、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 ,太阳辐射最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
5、小结: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获得太阳光热多少
气温的高低
低纬度
高纬度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使得在人们经历 的同时,也感受着一天早中晚天气的变化。
2、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 的平面成66.50C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 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 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读课本80页图4-21,思考回答:
⑴、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昼夜长短情况。
日期
节气
直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南极圈内 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
9月23日前后
秋分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极圈内 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
3月21日前后
春分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⑵、我们学校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会出现
和 。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 。
3、五带:根据各地获得 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是否有 和
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三、巩固训练
1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全球变暖
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举行。某小学计划9月11日全体师生参观世博园。据此回答2~3题。
2.9月11日,地球运行到(上图轨道中)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3.这一天关于上海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上海昼长夜短 B.上海市寒冷干燥
C.恰逢上海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上海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读右图,判断4~5题。
4.在该图中
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B.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
C.北京的天还没亮呢
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5.如图中所示,北京
A.正午太阳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位置
B.正好是新学期刚开学 C.白天短,黑夜长
D.是一年中风沙天气最多的季节
<海陆变迁>教学反思
针对上一阶段片面关注课堂多媒体制作、课堂重难点把握、个人教学信息的收集、个人教学素养的提高等问题的反思,而部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响、学生的主体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研究和关注,因此本阶段的课堂教学改进和实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上来,希望通过每一节课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上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改进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对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如果这种期望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就会使课堂教学适得其反。本节课的教学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将资料展示给学生,希望他们通过资料自主得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进行总结,但是由于所给的资料比较多,学生难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至于与我预设的教学效果之间有了一定差距。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老师对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用还是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我在这节课里的设计对于他们来说要求是太高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以至于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2、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设计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教学流程,而非教师的思维方法。经常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能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大陆漂移学说”的教学时,我尝试以讲故事的形式先将魏格纳提出学说的经过讲一遍,再演示大陆漂移全过程,尽管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很感兴趣,但是总是感觉缺少点什么。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发现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度,带着“为什么”去思考问题才会使学生加深理解。当换了一种方式:先根据学生得到的世界的海陆分布原本不是今天的形状进入大陆漂移的演示,再提问人类是凭借什么蛛丝马迹得到这样的结论的,使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聆听魏格纳的故事,能加深思考和记忆,更容易理解。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细节
作为预备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智来讲还比较幼稚,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一开始上课时就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动物化石”、“台湾海峡发现有陆地动物化石”等一系列有趣而又耐人思考的问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学习;在了解板块的相背运动时,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大洋的生长期同人类的生长期的名称相对应,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长期、衰退期、终了期,十分形象也容易记忆,学生乐于接受。
本节课的教学改进让我深深体会到,细微的改进在教学效果上能出现巨大的落差。虽然一个很小的改变对于老师来说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所以通过这次的反思,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是每一个细节。在目前“细节决定成败”的经典名言前,我不得不说“细节决定成效”,特别在教学上,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改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最好的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