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3.2《 上图书馆》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3.2《 上图书馆》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8 17:4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3.2*上图书馆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
3.品味重点词句,赏析细节描写。
4.体会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所体现出对知识的崇敬之情,从而思考阋读之于人生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难点:体会读书的意义。
【导学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白炽灯(chì) 苍穹(qióng) 吟啸(xiào) 接触(chù)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幽雅·优雅
[辨词] 二者都有“雅致”的意思,都可以指环境,但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优雅”指优美雅致或优美高雅,可以指旋律、姿态、环境、气质等。“幽雅”则指幽静而雅致,除了雅致以外,特别强调幽静。“幽雅”主要是指环境和氛围,通常是静态的。
[运用] 现代化简易装配式住宅,不只是所处环境十分幽雅,更多的是内部布局风格高贵优雅。
2.消磨·消遣
[辨词] 两者都有“打发时间”的意思。“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也指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消遣”指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
[运用] 这个周末的下午,他用打游戏作为消遣,来消磨掉无聊的时间。
三、判断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这道题虽然他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我还是不太懂。直到他列举出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我才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个理由真的太牵强附会,连我们都说服不了,又如何使别人信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错误。“豁然开朗”表示心胸、环境、情况等从幽暗、狭窄转为开阔明朗。这里表示思想上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应用“恍然大悟”。2.正确。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只说文华图书科学校是当时中国讲授图书馆学唯一的高等学府,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将“唯一”放到“中国”后面。
(一)历史背景: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硏究专家之一。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二)作者简介: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导读理解1】
1.如何理解第7段“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华的图书馆在19岁的作者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使他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那里的灯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拟的,然而,“七七事变”打碎了作者的梦想,使其内心感到无限的伤感。
2.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
3.在武昌读中学期间,“公书林”给了作者哪些抹不去的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馆外的绿色与馆内的幽静整洁相映成趣。②为能摸着那些书和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③在这里找到斯蒂文生的书,消磨了很多奇妙的时光。④养成了读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4.文章写道“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对于这种开放式的图书管理模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要怀有一颗平等之心,善,莫大于尊重,让平等的光辉温暖人间。求知权利,人人平等,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尊重之花永不凋零,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光辉,由此来书写和谐的篇章。不仅是公共图书馆,还有剧场、美术馆等社会公共的文化空间。只有在它们可以提供全面开放的服务,成为名实相符的公共文化设施时,社会才会具有孕育文化的广阔土壤,整体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才不会只是奢谈。
5.请结合莎士比亚的台词,简要分析第9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运用“建筑华美”以及台词中的“壮丽”“金黄色”等词语写出了英国圆形图书馆的华美,表现了对图书馆的赞美之情。②文中的“还去”以及台词中的“杰作”“理性”“力量”等,写出对人类创造力的赞美,也反映出作者对知识理性的崇敬之情。
6.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一谈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我觉得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能够充实自己,并且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
(观点二)读书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选择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为了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更多的选择,因此,读书是每一个人能够拥有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
【导读理解2】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
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
【导读理解3】
1.文中主要记述了哪几个图书馆?
明确:
“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明确:
时间顺序。
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个过程就有时间的先后。
3.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4.“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
明确:
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铺垫。
收获:①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②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
5.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
明确:
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是说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带给作者很大的影响,给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解透教材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
6.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黯淡下来”,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7.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
8.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明确: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9.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明确: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园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10.作者写自己上图书馆之乐,感情基调是愉悦的。可是,作者却选择自己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情景来写,思考其缘由并分析随笔写法的灵活性。
明确: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随笔,作者主要选择自己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入文,真实展示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处境下苦读的心情有些压抑,但这段图书馆学习的经历却意义重大,结局很是圆满。正是在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才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报后的喜悦,是拨开阴霾见日月的惊喜,是不再为家国忧虑的释怀,是在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的轻松与喜悦。相比较收获时的快乐,先前受那点苦又有什么呢?因此,从整体看这一段苦读生活,更能表现上图书馆的结局之乐。从写法方面来说,体现了随笔写法的灵活性。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2018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D.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历尽磨难的少年中国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然而每一个屋檐下的变革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通。
②回顾龙年合肥楼市,各大新城区新盘不断涌现,而老城区也是气象万千,引人瞩目。
③不少教师在批改学生造句练习的作业时,仅满足于学生掌握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却对学生造句所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无足轻重。
④放了暑假,终于拥有了休闲度假的时间,我和朋友来到浩瀚的大海边,面对滚滚的海浪,不禁望洋兴叹,激情澎湃。
⑤这首诗既经得起细读,又非由观念敷衍而成篇,可谓在感性与诗意的交织中自动绵延生发,言其臻于佳境,也不为过。
⑥有些故事,大家还是当神话看看就好,没有必要非得牵强附会地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所谓的依据。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拥有一个图书馆,叫作“公书林”,这里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________全部开架,连我们中学生也可以进去随便阅览。
②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多数原著是我看不懂的,但是________摸着那些书,看看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③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________在做着功课,心里________是很不平静的。
A.因此 仅仅 即使 也 B.因此 只要 虽然 却
C.而且 仅仅 虽然 却 D.而且 只要 即使 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经典,应当注意细心领略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可以格外注意其叙事的角度与方式,注意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
①有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不无道理
②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等
③也可以从语言艺术入手
④风格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
⑤我们欣赏与把握大师经典的风格
⑥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语言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③②④①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重构阅读信仰
刘伟见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阋读视野。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不能说困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侯,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宇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阋读价值,才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1)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 )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2)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3)作者是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的?
(4)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
6.下面是新华网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019年1月13日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教育学者朱永新给马云提建议,提高乡村教育水平,最重要的还不是校长,不是教师,不是寄宿制学校,而是乡村孩子的阅读。
他通过大量的阅读实验证明,在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后,不仅乡村学生精神状态改变了,考试成绩也得到大幅提高。通过阅读,可以用最小的成本缩短城乡孩子的差距。
马云当即回应:“关于读书这一点,我深深认同,我书看得不多,但是我看书很认真,很多孩子有出息,都是因为读书。”他还临时起意,宣布要建立一个中国少年儿童图书馆。
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句式杂糅;C项,“阅读率”与“减少”搭配不当;D项偷换主语,应是“重庆(它)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2.答案:C
解析:①息息相通: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每一次的“变革”都与国家的命运相关,侧重的是“祸福”,故改成“休戚相关”更恰当。
②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正确。
③无足轻重:意思是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不合语境,应改为“视而不见”。
④望洋兴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⑤臻于佳境:指达到最佳境界。形容状态极佳或解决问题非常轻松。使用正确。
⑥牵强附会: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使用正确。
3.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先整体把握每个句子的大意,然后分析横线前后内容的关系。①中“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和“全部开架”没有因果关系,前后是递进关系,因此排除A、B;②句中如果填“只要”,它和后面的连词“也”不搭配,“仅仅”可以和后面的“也”呼应,因此排除B、D;③句中的情形是事实,而不是假设,可以排除A、D。综合起来,答案选C。
4.答案:B
解析:本题中,横线上文讲到“风格”,比较四个选项,虽然④和⑤都提到“风格”,但④比⑤更适合连接上文,因为④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而且⑤中的“大师”在上文中没有提到。于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②更利于说明④中的“复杂”一词。故选B。
5.答案:(1)D
(2)C
(3)①客观方面: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②主观方面: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无关)
(4)①不盲目相信“开卷有益”,能够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
②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风格,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
③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自觉为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涵养身心与变化气质”或“学问与修身”)而读书。
解析:(1)原文说“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
(2)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关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B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我们可以容忍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缺失的某种延伸”。
6.答案:(示例)马云将要下大力关注儿童阅读
7.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解析:文段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太多的古籍需要修复,二是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才不足。古籍、修复、人才、不足,这四个词基本能反映本段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