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轴对称(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轴对称(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8 17: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轴对称(二)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3.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得出完整图形。
四、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收集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汇报收集的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复习对称轴图形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做一做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用剪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案。
(2)小组交流:怎么样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3)把纸展开,观察整个图案,思考剪出的是什么图形?
(4)不论剪出的图案是什么样的,得到轴对称图形有要个要求:把纸对折,即确定对称轴;对折后剪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即,沿着对称轴一侧确定图案,展开后,另一侧也将完全重合。
(5)仔细思考:得到轴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
2、想一想
(1)出示书中的两个图:
猜猜整个图形是什么?
它们各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请同学们猜一猜,整个图形是什么?
讨论判断的依据:因为是轴对称图形,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验证结果:将附页中的图,先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的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重难点精讲
1、想一想,做一做
(1)出示对折后剪了2个圆洞的长方形。
根据2个圆洞的位置,判断展开后图形的样子,尤其是圆洞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是如果进行判断的。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判断的理由。得判断的方法:即依据圆和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以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通过操作进行验证猜想。
(四)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对称轴左右两部分完全重合
(2)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五)随堂检测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在对折好的纸上剪两个洞,打开后会是哪一个?想一想,做一做。画“√”
儿童画廊里画出了各表情脸谱的一半,猜一猜表示快乐和愤怒的脸谱各是哪一个。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二)
对称轴左右两部分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5题。
八、教学反思
《轴对称》这堂课,教材安排通过“看、想、画、折、剪”的一系列活动,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进行了有机整合。一是利用教材资源,开发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力求呈现给学生充分的感性材料。二是利用新教材独特的视角,开发利于揭示数学实质的内容。本节课,每一个场景都隐涵着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且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探索中获得知识,丰富体验,求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