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1-08 13: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寄语:我们要有辨证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任何事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说出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举例,培养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看问题。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角色?想一下:如果把地球上的细菌和真菌全部消灭掉,会出现什么情景?那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到底都有哪些作用呢?
二、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 。如果没有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 、和 ,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 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 生活,他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举例;有一些细菌使人患病如 ;有一些真菌使人患病如 ;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如 。
3、共生是指 。如地衣是 和 生活在一起。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 与植物共生。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主要的营养方式是什么?它们在物质循环中其什么作用?
2、有些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你知道的有哪些?(看谁知道得多!)
3、什么是共生?你能举出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是如何共生的吗?
四、拓展创新
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2、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有些则可以与动植物共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五、归航拾贝(清点今天的收获!)
你这节课的收获是:
你这节课的困惑是: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引起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 )
A 链球菌   B 枯草杆菌 C 根瘤菌    D 酵母菌
2、人足癣是由哪些生物引起的疾病? (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寄生虫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 )
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扑食者   D 危害者
4、下列不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的是 ( )
A 烟草花叶病 B 棉花枯萎病 C 小麦叶锈病 D 玉米瘤黑粉病
5、对人有益出的细菌是 ( )
A 链球菌 B 结核杆菌 C 根瘤菌 D 肺炎双球菌
6、大豆等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其叙述错误的是 (  )
A根瘤菌寄生所致
B 根瘤菌多与豆科植物共生
C 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物质供植物生长
D 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7、草食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种类的细菌,可以帮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也为这些细菌提供共生的场所和食物,细菌和草食动物的这种关系称为 ( )
A 寄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共生
(二)非选择题
1、链球菌可以使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疾病。
2、地衣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其中___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_______________,真菌为其提供_____________,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而又腐蚀了岩石,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些果皮、菜叶埋在A花盆中,把一些废塑料、废金属埋在B花盆里,另取没埋任何垃圾的C花盆作对照,同时种上了菜豆种子,并给与相同的生长条件。一段时间后,他发现A盆内的植物长得特别旺盛,翻开泥土,果皮、菜叶不见了。
(1)土壤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果皮、菜叶分解了,所以找不到了,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内的果皮、菜叶被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制造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所以A盆内的植物长得特别旺盛。
(3)根据生活经验可以推测,生长最差的是_____盆内的植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