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8 22: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趣。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诗意导入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她滋润万物也浸润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一首四季雨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二、拜访作者
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三、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斗笠 静谧 高邈
莅临 草垛粗犷 花苞
咄咄逼人 采棱镜
四、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补充总结:
首段作用:紧扣文题,领起下文。
尾段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五、自主学习——听雨篇
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速读课文,自学思考:
1.说说每幅雨景图中最打动你的景象。用两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美。(寻找每段的关键词)
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春雨 美丽而娇媚——初生的喜悦
夏雨 热烈而粗犷——青春的绽放
秋雨 端庄而沉思——成熟的智慧
冬雨 自然而平静——晚景的淡然
六、合作交流——品雨篇
(一)请同学们从春雨图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赏析。(修辞角度、感官角度、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角度)
要求:
1.先找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组内同学听。
2.小组合作赏析,规范表达。
3.讨论结束组内派代表进行回答。
例如:我喜欢第二段中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巧妙地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生交流 全班展示。教师点拨总结: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明亮的眼睛”“手臂顿时柔软”,将整棵树以及她的枝干拟人化,又将“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场春雨给树木带来的勃勃生机。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做对比,从视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的无比娇美。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点拨感官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
(二)请欣赏其余三幅画面,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语言的美。
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拨总结:
1.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运用比喻修辞,作者将夏雨比作交响曲,而且是和“蝉鸣”、“蛙鼓”一起奏响的,从听觉的角度,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雨的热烈。
2.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运用比喻修辞,将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沉静、稳重。
3.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运用比喻修辞,作者将雪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自然、平静。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运用拟人修辞,“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四)品读第六段
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第二人称 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更加亲切自然。
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五)小结写法:
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都采用了哪些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
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侧面描写:例如:文章在写春雨时主要描绘了春雨后的景观,侧面烘托了春雨的生机;在写夏雨时,写了夏雨给人的感受;等等。
欲扬先抑。如冬雨的描写“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
七、总结提升——悟雨篇
1.比较探究 :《四季的雨》和《雨的四季》
“四季的雨”显得平淡,呆板,《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充满了灵动、情趣、和意境。课文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绘了四种不同性格的雨,也是写了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2.我们在充分欣赏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后,再来想象,作为一个能这样细腻地体会身边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该有怎样的一种胸怀?
3.欣赏:《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4.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达了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