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 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 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9 13: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精彩的魔术表演,现在还想不想看了?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而且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魔术师每变一次,你能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加法算式?
a魔术师变出2串宝葫芦。
b.魔术师变出4串宝葫芦。
c.魔术师变出8串宝葫芦。
观察我们所列的3个算式(课件):5+5=10
5+5+5+5=20;
5+5+5+5+5+5+5+5=40;
问:每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每个算式的加数一样)。
像这样具有相同加数的加法,我们可以用“几个几”表示。
魔术师一高兴,变出了24串宝葫芦,也就是几个几相加?100串呢?你还能列加法算式吗?你能在5秒钟内快速的把这个加法算式写出来吗?为什么写不出来呢?
生:太多了
生:太麻烦了
......
那具有“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新写法,使得这些算式写起来简单些?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并用已有方法解答问题,从2个5相加,到8个5相加,再到100个5相加......这一系列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体验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这就自然地产生了要探索一种新方法的需要。)
合作探索,创造数学符号
小组合作泰索:
以“ 5+5+5+5+5+5+5+5=40”为例展开这节课的研究。
小组研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认为最简单、最合理的的写法写出来,每人试着写一种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交流
a.5+5+......=40
b.5(+)5=40
c.5×8=40
......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同时,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
认识乘法
对刚才的创造加以肯定,并着重指出“5×8=40”这种创造方法,问学生是怎样想的?看看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想的。(课件播放科学家的话)
是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
8个5 相加等于40,可以表示成:5×8=40
或 8×5=40(板书)
认识乘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里,“5”和“8”叫“因数”,“40”叫做“积”。这个陌生的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乘号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它在田字格里这样写“/”“\”先左斜,再右斜。(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这个乘号读作“乘”。(板书各部分名称)
b.读乘法算式(板书)
5×8=40读作:5乘8等于40
8×5=40读作:8乘5等于40
c.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乘法算式里因数5表示:相同的加数。8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40表示:相同加数的和。
d.改写
8个5相加等于40可以写成5×8=40或 8×5=40。那刚才我们所写的另外两个算式你还能写成乘法吗?
生改写:5+5=10
5+5+5+5=20(课件)
(设计意图:刚才用加法算式解决的几个问题重新用乘法算式表示,不仅是对乘法意义的巩固,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乘法的简便,以及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观察我们刚才改写的三个算式:5+5=10 →5×2=10或 2×5=10
5+5+5+5=20 → 5×4=20或 4×5=20
5+5+5+5+5+5+5+5=40 → 5×8=40或 8×5=40
改写前和改写后的算式,都是我们学过的算式,它们在数学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你更喜欢哪种?(乘法)为什么?(简单)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感觉更突出些?(加数越多越显简单)
e.体验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拿魔术师变的“24个5相加”和“100个5相加”,来体验一下。(课件)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真的很简单。那你现在能在5秒钟内快速的将“100个5相加”写出来了吧?快写写试试。(生在练习本上写)。能这么快的把“100个5相加”表示出来,你们高兴吗?
(设计意图:不仅是对乘法意义的巩固、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更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师:那“4+4+4+4+3”这个加法算式能写成乘法吗?(不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情况下,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老师真为你们的智慧感到高兴,看来同学们对乘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板书)
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璀璨的灯光下,魔术师的表演真是丰富多彩,瞧:(课件),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不但舞台上有乘法,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一张桌子4条腿,60张桌子多少条腿?用乘法怎样解决?你能试着像老师这样说一说教室里的乘法吗?
教室里面有乘法,教室外面也有。让我们一起到蓬莱“欧乐堡”看看吧,这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多多(课件:一个座椅上有6个人,两个座椅上有几个人?)蓬莱风景优美,空气新鲜,这里有闻名世界的“蓬莱阁”“海洋极地世界”“三仙山”“欧乐堡”.......作为蓬莱人,你们骄傲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知道乘法无处不在,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使知识、技能、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谈收获
生活中的乘法真是无处不在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推荐一本书《魔数小子----阿曼达的疯狂大梦》
书中介绍的是一个名叫阿曼达的小女孩,很会数数,他见到什么数什么,不管是图书馆里的书还是点心碗里的爆米花,她都能数出来,同学们都叫她“数数大王”,老师告诉她可以用乘法,但她却觉得它并不重要,她可以一直数下去,直到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什么呢?这个梦又改变了什么呢?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魔数小子----阿曼达的疯狂大梦》这本书的内容和本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推荐这本书同时体现了“数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