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8 15: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来打敌人,中国却用它来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来航海,中国却用它来测风水;外国用鸦片来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1914年9月,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二·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口号:民主 科学
转至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口号Democracyscience 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三·内容前期:1915——1917年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文学)
后期:1918年后
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思想)轻松一笑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文学革命(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
麻子,脚不大周正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1917·1·1
“须言之有物。
不作无病之呻吟。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4·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5·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其后期对马克思主义
的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存在片面化·绝对化。
性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课小结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兴
起: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口号: 民主 科学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1918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影响课后思考 1991年1月4日,新加坡政府发表的白皮书指出:“新加坡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急剧地演化,这种变化大部分压力来自讲英语的发达世界”。为了对付“全盘西化”的压力,政府在中小学教育中恢复了“儒家伦理”课程,在整个社会中提倡孝道,提倡重视群体的儒家精神。儒家主张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与自然之间,
都应平等和谐相处,避免对立与冲突。这一思想,对
于我们今天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无疑都具
有宝贵的启示作用。21世纪,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你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