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城关北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关于细胞膜的探索历程中相关实验与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C. 科学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D. 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鼠细胞进行融合,表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体积与吸收氧气体积之比为5:3, 是因为( )
A. 有l/4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 B. 有l/2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
C. 有1/3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 D. 有2/3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
3.在人体肝细胞内,乙醇可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进行代谢,其代谢中间产物乙醛具有很强的毒性,还会引起人脸红、心跳加速等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细胞
B. 上述过程体现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若血液中乙醛脱氢酶含量超过正常值,可能是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
D. 俗话说的“喝酒上脸”这种特征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乙醛脱氢酶较多造成
4.关于图中曲线所示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则P点时增加酶量可使曲线上升
B. 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使P点向左下方移动
C. 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OP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
D. 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可用该曲线表示
5.下列关于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藓类植物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若目镜放大倍数是10,物镜放大倍数是40,则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400倍
C. 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在高倍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是一致的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受精卵没有分化,没有全能性
B. 细胞分化只在幼年的生物体内进行
C. 细胞分化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
D. 脐带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可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
7.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7-10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的原因是CO2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B. 10-12时左右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C. 图中C点时该叶片叶肉细胞内的C3的含量低于B点时的C3含量
D. 在阴雨天可以通过适当升高温度来提高温室大棚内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8.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 , 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必须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 , 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9.“绵绵的春雨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树,润开了报春花。”下图是植物在复苏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下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 )
A.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 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 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
1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授粉后套袋隔离
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 ①④⑦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⑤⑥
12.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 X 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通过主动运输由d分泌出细胞需要e提供能量
B. 分泌蛋白在 a、b、c、d 之间都是通过囊泡运输
C. c在生物膜系统的囊泡运输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D. X在 a 中合成分泌蛋白并在 b 和 c 中进行加工和修饰,此过程需穿过4层膜。
13.人体内某抗体是由2条相同的H链和2条相同的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该抗体的1条H链和L链含有的氨基酸的个数分别是550个和242个。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抗体中含有1580个肽键
B. 抗体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和肽链的条数无关
C. 该抗体在人体内的作用说明一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D. 脱水缩合合成抗体时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14.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严格地说,只是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 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15.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生活经历能够被遗传。如小鼠在闻到以前给予它们父辈电击而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会表现出恐惧。下列与这个实例有关的是( )
A. 小鼠被喂以高脂肪的食物而出现肥胖症
B. 双胞胎的遗传信息基本相同,患病的可能性也相似
C. 亲代早期的生活经历会在遗传物质上打下烙印,并可传递下去
D. 果蝇的亲代用某种药物处理,使DNA(基因)发生改变,后代果蝇也表现出与亲代一样的变化
16.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17.下列对物质合成所需要的模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mRNA的合成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B. DNA的复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C. rRNA的合成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 胰岛素α链和β链的合成以mRNA链为模板
18.下列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D.
19.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 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亮
C. 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 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方移动
2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会影响磷脂和膜蛋白分子运动
B. 膜蛋白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C. 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D. 线粒体、叶绿体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二、解答题
21.如表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实验目的
① 杨树根的永久装片 ﹣﹣ 高倍镜的使用
② 新鲜的菠菜叶片 无水乙醇、SiO2、层析液 观察叶绿体中的色素
③ 糖尿病人的尿液 斐林试剂 观察特定颜色
④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①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
(2)②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③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__.
(4)做④实验时,主要是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该区域细胞呈__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如图2所示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在分裂过程中下列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图D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依次为________.
22.回答以洋葱为实验材料的有关问题.
(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确保细胞分散开来的操作流程(步骤)是________;根据细胞中________判断各细胞所在时期.
(2)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________.
(3)观察DNA和RNA在洋葱鳞片叶细胞中的分布时,常用________进行染色.
三、综合题
23.细胞膜是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根据下图细胞膜的模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细胞膜的________模型,可以看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
(2)图中4表示________分子,它主要位于该层的疏水环境中,但也具有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头部连接,使其具有________的调节作用。
(3)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________部分,图中1和2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两种物质,它不仅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且在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4)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________,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通过________(成分)来实现的。
四、实验探究题
24.野生型绛花三叶草为两性花,雌雄蕊均能正常发育。某课题组从培养的绛花三叶草中分离出
发生隐性突变的甲、乙两种雄性不育单基因突变体。该课题组为研究这两种突变体是同一基因突变还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设计了以下两种杂交方案:
方案1:突变体甲×突变体乙→F1 ,观察并统计F1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
方案2:突变体甲×野生型→F1甲 , 突变体乙×野生型→F1乙 ,F1甲 ×F1乙 →F2 ,观察并统计F2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 1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
(2)若方案 2 的 F2 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________,则这两种突变体由同一基因突变所致。
(3)若已确定这两种突变体是有不同基因突变所致,________(填“能”或“不能”)依据F2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确定不同的突变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已确定这两种突变体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突变所致,F1甲与 F1乙 杂交时,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由交叉互换而导致子代出现雄性不育植株。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D
4.【答案】 A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C
9.【答案】 B
10.【答案】 C
11.【答案】 D
12.【答案】 C
13.【答案】 B
14.【答案】 C
15.【答案】 C
16.【答案】 D
17.【答案】 B
18.【答案】 D
19.【答案】 C
20.【答案】 D
二、解答题
21.【答案】 (1)D
(2)CaCO3 ;防止研磨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
(3)砖红色
(4)正方;ADBC;4、8、8
22.【答案】 (1)解离和制片;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复制形成的染色单体经着丝点分裂后不移向两极,细胞不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固定细胞的形态
(3)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
三、综合题
23.【答案】 (1)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
(2)胆固醇;双重
(3)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糖蛋白;糖脂;细胞识别
(4)结构特性;膜蛋白
四、实验探究题
24.【答案】 (1)不可行;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均为雄性不育 , 不能杂交
(2)3 ∶1
(3)不能
(4)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