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内容:
1、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2、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让学感受藏族的服饰、建筑、自然景观、音乐舞蹈文化,了解西藏舞蹈,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演。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创编和表演地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听、唱、奏、跳来体验西藏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准备:
长袖若干 藏服 彩条若干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师:上课铃响了,请同学们听音乐拍着手进教室。
2、师:大家知道刚才唱的那首歌是哪个民族的?
(二)寓教于乐
1、刚才你们优美的舞姿吸引来了藏族的小朋友,他们想教大家唱一首藏族儿歌,你听!(放录音)
2、学生随音乐拍节奏。
师:听完了歌,你觉得藏族小朋友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怎么样?藏族小朋友高兴的时侯还会用拍腿和踏脚来助兴,你们看(出示课件)
拍腿 ×× ×× | 0 0 ||
巴扎 巴扎
踏脚 0 0 | ×× × ||
咳咳 咳
师:我们配上藏语衬词,巴扎 巴扎 | 咳咳 咳 |也来学着他们做一做,女同学拍腿,男同学踏脚(师带生连做三遍)很好,我们配上音乐来一遍。(放音乐)
3、教师范唱,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师:这么欢快的歌中哪一句歌词最具有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仔细听!(师范唱)
4、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大意
师:听出来了吗?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啊索,啊索,马里拉”是藏语中表示开心的语气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就像你们很开心的时候会说“吔”一样。
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藏族小朋友听说我们带来了打击乐器,想请你们为他们伴奏,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要求(展示课件)
双响筒: X X | X X ||
串 铃: O O | XX X ||
a:分组练习。
师:我们来分一下工,女同学演奏双响筒,请女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乐器,我们知道双响筒的高音筒表示强拍,低音筒表示弱拍。大家先找准高音筒,将它朝左。(生区分高低音筒)好,我们配上节奏试一次。(师唱并带生演奏)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男同学用串铃怎么演奏,(师示范)男同学拿起你们的乐器,我们一起试试(师带男生练一遍)
b:两组合作
师:藏族小朋友都等不急了,我们赶快开始吧!(放音乐)
6、朗读歌词
师:看同学们这么厉害,藏族小朋友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唱歌,你们同意吗?(齐说:同意)那先跟着我把歌词朗读一遍。
7、师生随伴奏齐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两遍)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跟琴小声的唱起来。(师奏生唱)这一次我们把声音放出来。(第二遍)
8、启发学生为歌曲加入衬词(两遍)
师:唱完了藏歌,谁能告诉我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那么你会用什么语气衬词表示这种愉快的心情呢?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藏语中表示开心的衬词“亚拉索” 。跟我说,亚拉索,好,现在我们就把亚拉索和巴扎咳这两种衬词同时加到歌中唱一唱,第一、第二组同学唱歌曲,第三组同学唱衬词亚拉索,第四组同学唱衬词巴扎咳,我们比比看哪一组同学唱的最好。(放录音)唱完了感觉怎么样?(生评价)
9、分组合作,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师:这么热闹的场面,我看大家都坐不住了吧?来!我们表演一个节目送给藏族的小朋友怎么样?那每个小组商量一下,想想用什么形式来表演最好(讨论、练习、展示)
三、创造表现
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精彩。你们知道刚刚唱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对了,那是藏族的同学们给他们的家乡编的歌,你们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旋律来唱一唱我们家乡的美景呢?谁先来说说我们家乡有哪些美景?(天井湖、凤凰山、大通古镇)现在我们就来唱唱这些家乡美景。
b、师生接唱:学生问,教师答
c、师生接唱:教师问,学生答
d、生问生答:
e、歌曲连唱
师:嗯,真是太棒了,我有一个提议:把我们家乡的美景连在一块儿唱一遍,第一段唱“我的家在天井湖畔”,第二段唱“我的家在大通古镇”,第三段唱“我的家在凤凰山下”。(放录音)
四、完美结课
师:今天同学们在西藏的表现真出色,不但了解了西藏的音乐风格,还体验了西藏歌舞的特点,并且把我们家乡铜陵的美景介绍给了藏族小朋友。当然,我们对西藏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们开心吗?那就怀着高兴的心情,唱起我们自己创编的歌回家!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藏族民歌,旋律轻快活泼,流畅上口,学生唱得积极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