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4《窦娥冤》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8 20: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概括窦娥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其反抗精神。
2. 探究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
3.了解浪漫主义,探讨悲剧结局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窦娥反抗精神的理解。
2.探究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曾评价《窦娥冤》“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窦娥冤》位列“元曲四大悲剧之首”,亦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我们今天就从“悲剧”这个角度赏析一下《窦娥冤》。
二、研读悲剧人物——窦娥
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请小组讨论,总结概括。
(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交流探究,各组推荐作答,其他同学补充、质疑。) 明确:美丽 孝顺 善良 忠贞 有主见 有反抗精神 (板书)
三、探究悲剧原因
1,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请小组讨论,总结概括。 梼杌——官场黑暗、滥用刑罚 蔡婆婆——放高利贷
张驴儿父子——阴险狡诈的地痞流氓 赛卢医——卖毒药,谋财害命 窦天章——借高利贷
2,悲剧分为三类——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窦娥冤》是典型的社会悲剧。社会悲剧由内部原因造成有所不同,是由外部社会原因历史原因政治原因等等造成的。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通过主人公窦娥无辜被杀的冤狱,愤怒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冤狱横生的残酷现实,同时也通过窦娥从屈从于命运走向觉醒最终奋起抗争的过程,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四、悲剧的价值——窦娥的反抗精神
1,在如此黑暗的社会,窦娥是如何反抗的?
指天斥地——1.不分好歹2.欺软怕硬3.错勘贤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否定)
三桩誓愿——1.血溅白练2.六月飞霜 3.亢旱三年(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2,赏析唱词(正宫滚绣球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分析:这段曲词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五、探讨悲剧的结局,挖掘悲剧的意义,探究浪漫主义的手法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几百年来,很多读者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比较下面三个结局,探讨喜剧与悲剧的意义。
1、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程砚秋京剧《六月雪》
2、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窦娥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叶宪祖《金锁记》
3、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原版第四折
喜剧——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反映。
悲剧——自从有了悲剧,人们开始谈论悲剧精神。所谓悲剧精神,就是与否定生命的一切因素顽强对抗、坚定地创造和捍卫生命尊严与意义的一种态度、一种愿望、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一种百折不挠的实践。悲剧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悲剧精神是对现实局限性的超越和反抗;它包含了人类崇高的人文关怀,具有崇高性;它体现了面对苦难时的自觉选择,具有理性精神。
浪漫主义——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六、小结
《窦娥冤》是一出悲剧,我们认识了窦娥这个悲剧形象,探究了窦娥悲剧人生的根源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她身上闪烁的反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可以辩证地看这部作品,有人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七、作业
完成质量检测上的达标训练。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