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4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8 20:2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通过以上文本的翻译,你认为古今汉语词义是否完全一致?
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曰、孰、吾。从字的意义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有些用法不同。
第一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词语的一个成分。比如说,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窥(窥探、窥测)、妻(妻子、夫妻)、甚(欺人太甚)。
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但是使用受很大限制,比如之、者、美。
第三种情形是这里所用的意义已经改变,比如修、服、公、及、君、也、旦、若。
一、快速阅读教材,画出今天内容的简单思维导图。
古今词义的
联系与区别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以今律古、望文生义而误用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词义发生转移或强弱化
词语感彩的变化
二、汉字造字的方式
象形:画成其物,依物变形
指事:似物之形,指事明意
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不成文字的表意符号或全用抽象符号组合成字来表示意思。







会意:比类合意,融而为一
用两个及两个以上已有的象形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且表示的多为抽象意义。
例:“明”字写成: 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
“旦”字写成: 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形声字:见形知意,见声闻音
“形声字”是由“形”与“声”组合而成的,即一边表读音,一边示意。在四种构字方式中,形声字构字能力最强,因此在汉字中形声字所占比例最大。
如“睡”、“娶”。
一般而言,形声字可分为“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以及“外形
内声”。其中,以“左形右声”在形声字中占据
最大比例。
三、总结本学期文言文当中的一词多义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以为妙绝
3、佛印绝类弥勒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6、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8、会当凌绝顶
9、湖中人鸟声俱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故木受绳则直 
温故知新
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声非加疾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
巫医乐师百工
齐师伐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益幕圣贤之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闻道有先后
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策之不以其道

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十日
居庙堂之高
面山而居
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越长城之限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自京师乘风雪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子孙视之不甚惜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四、总结本学期文言文当中的引申义
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词的义项都不只一个,少则两三个,多则数十个。本义只有一个,其余都是引申义。
引申义:在词的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作近引申,离本
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
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
叫直接引申。
1、引申义

①朝不虑夕。
②皆朝于齐。
③于是入朝见威王。
④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①早上 ②上朝、朝见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早上
朝见、上朝
朝堂、朝廷
朝代
2、词的借代引申义
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有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
又如:
物品或行为借代相关的人
“兵” 兵器 → “军事”、“战争”“兵士”
2、词的比喻引申义
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有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坎坷:道路坑坑洼洼 →
果实:植物体的一部分 →
海: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
人生不得志
劳动得到的收获
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如“人海、火海”。
四、总结本学期文言文当中的古今异义
  今

词义扩大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古义:
长江
古义:
黄河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河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江河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词义缩小
  古

古 义:
金 属
后起意义:
黄 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后起意义:
坏的气味,
读chòu
其味甘,其臭香。
古义:
亲属,包括
父母子女
后起意义:
亲 属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亲戚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词义转移


后起意义:
认为
上古义:
把........做成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以为
黄泉
上古义:
黄土地下的泉水
后起意义:
地府
下饮黄泉
古义: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后起意义:
人格高尚的人
古义:
广泛的学习
后起意义:
学识渊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
博学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
后起意义:
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
1、用来…的办法
(方式、工具、依据等);
2、…的原因/凭借。
后起意义:
表因果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学者
所以
古义:
一般人、普通人
后起意义:
许多的人
古义:
不一定
后起意义:
不需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众人
不必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
后起意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义:
旷远的样子
后起意义:
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②失意的样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白露
茫然
古义:
到达
后起意义:
表另提一事;
表发展到某种程度。
古义:
渐渐,逐渐。
后起意义:
稍微,略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至于

后起意义:
女子的配偶
上古义:
成年男子
丈夫

古义:
热水
后起意义:
菜汤、
米汤
后起意义:
鼻 涕
古义:
眼 泪

古义:
祭祀用作祭品
的猪牛羊等
牺牲
今义:
为了某种目的
而舍去自己的
生命或权利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强 盗
后起意义:
小偷
偷窃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 盗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贼?
盗?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褒义词” 或“贬义词”。
感彩发生变化
古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后起意义: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爪牙
古义:
地位低,
见识短浅
(中性词)
后起意义:
品德低下
(贬义词)
卑鄙
古义:
地位或处境
低下的人
(中性词)
今义:
品质卑鄙
(贬义词)
下流
古义:
杰出、英俊
(褒义词)
风流
今义:
生活放荡,
男女关系
不正当
(贬义词)
词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阅读古诗文时,要注意避免以今律古。下面这些句子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何理解?再搜集一些类似的例子。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
3. 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