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
生 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章 第5章第3节。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不一定都具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棵银杏树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
D.心肌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2.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当人类为了获取“丛林肉”而猎杀灵长类动物时,人类身体的开放性伤口与含病毒的动物尸体接触,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至人类。HIV是一种RNA病毒,其外壳分布着表面蛋白,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6种产物,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B.可以先在基本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艾滋病病毒,然后再对艾滋病病毒进行研究
C.艾滋病病毒与支原体一样,都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
D.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与HIV的表面蛋白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3.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学说更完善
B.科学家利用蝾螈受精卵进行的横缢实验说明细胞的分裂与细胞核有关
C.萨姆纳以刀豆种子为实验材料提取到了脲酶,并且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D.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并认为对称分布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4.右图表示细胞中由不同元素构成的某些重要化合物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是叶绿素,则在蓝细菌细胞中不含有a
B.若b是血红素,则人体缺b会引起抽搐
C.若c是磷脂,则c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中含量丰富
D.图中七种元素在细胞中作用较大,都是大量元素
5.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需要糖类为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营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糖类分子中H:O=2:1,类似水分子而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B.糖类不一定都能作为人体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
C.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可能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
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
6.最新研究发现,当形成新记忆时,神经细胞中的饱和脂肪酸水平会升高。大脑是机体中最肥胖的器官,含有约60%的脂肪,对大脑中能量的供应以及行使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动物体内糖类与脂肪可相互转化,两者之间的转化量无明显差异
B.脂质所含元素的种类与糖类完全相同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D.动植物脂肪在室温条件下的物理状态不同,与脂肪酸的种类有关
7.D-蛋白是存在于某些细菌中的一类蛋白质(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在细菌的增殖过程中,D-蛋白先与其他多种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进一步促进细菌完成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蛋白属于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细菌没有具膜细胞器,因此D-蛋白不具有空间结构
C.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D-蛋白特定的构象会被破坏,从而导致D-蛋白的生物活性丧失
D.研发针对细菌的D-蛋白抑制剂药物时,应考虑其对动物细胞中某些蛋白质的抑制作用
8.根据不同农作物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异,可将种子分为淀粉类种子、蛋白质类种子和油脂类种子。下表中的三种作物种子分别属于这三类种子,表中数据是三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化学成分 蛋白质 淀粉及可溶性糖 脂肪 纤维素
小麦 11.0 68.5 1.9 1.9
大豆 36.0 26.0 17.5 4.5
油菜 23.0 25.0 48.0 —
A.种子萌发时需要大量氧气,因此小麦种子的种植深度要比油菜种子的深
B.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会失去所有水分,而萌发时会吸收大量水分用于细胞代谢
C.种子的储存需要低温、无氧、干燥的环境,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9.下图表示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以及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清理方法,根据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某细胞器应为溶酶体,可合成并储存多种水解酶
B.被降解后的成分都是对细胞无用的代谢废物
C.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高尔基体直接相关,此过程不消耗能量
D.泛素可能是损伤线粒体以及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接受分解的信号
10.下列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结构中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5种
B.HIV不含有核糖,而衣原体不含有脱氧核糖
C.核糖体中不含有胸腺嘧啶,而细胞核不含有尿嘧啶
D.无核仁的细胞也能合成核糖体
11.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某种分泌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将其放入含有3H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并提供分泌蛋白合成需要的其他成分和条件,检测核糖体和内质网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曲线代表内质网,b曲线代表核糖体
B.经内质网加工后即形成成熟的分泌蛋白
C.图中的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
D.在培养液中加入的其他成分还包括线粒体等
1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一定含有磷脂分子层,但都含有P
B.不一定含有色素,但都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C.一定含有蛋白质,且都能承担一定的生命活动过程
D.不一定含有核酸,但生理活动都受到遗传物质控制
13.研究发现,高尔基体来源小泡会影响内质网产生小泡及线粒体分裂等,高尔基体来源小泡对细胞内膜系统的稳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来源小泡中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高尔基体来源小泡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而运出细胞
C.细胞内囊泡只能来源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并参与胞内物质的运输
D.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分泌过程中起着运输枢纽的作用
14.核孔复合体是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其既能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能介导RNA等物质的出核运输。人核蛋白一般都含有一段特殊的核定位序列(NLS),该序列可保证人核蛋白能顺利转运至细胞核内。下图分别是核孔复合体和入核蛋白的核输入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心房颤动的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这可能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唾液腺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的数量可能比腹肌细胞核膜上的多
C.NLS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若将NLS错误连接到其他非人核蛋白上,则可能会将该非人核蛋白转运至细胞核内
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及相关蛋白质组成,且其参与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15.同位素131I内放射治疗是指口服的碘同位素131I被甲状腺吸收之后,可以在体内释放γ射线和β射线,进而杀灭甲状腺的病变细胞。该方法通常用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等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甲状腺细胞相比,人体其余细胞吸收131I较少
B.131I进入人体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131I需要与甲状腺细胞细胞膜表面的通道蛋白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
D.通过131I产生的γ射线和β射线杀死病变细胞,可以对病症起到治疗作用
16.下列生理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收水分
C.豚鼠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 D.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
17.某种鱼的肠道内存在胰蛋白酶,其可以催化食物中蛋白质的水解,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为了促进某种幼鱼的生长,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鉴定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可使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后观察有无紫色反应
B.合成胰蛋白酶需要线粒体供能,并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
C.温度的升高导致胰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说明该种鱼一定生活在低温环境
D.在最适pH的条件下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若PH改变会使最适温度也改变
18.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吸收葡萄糖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右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说明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B.Na+转运出细胞时消耗ATP,会使细胞内ADP含量显著增加
C.葡萄糖进入细胞不消耗ATP,因此氧气浓度对于葡萄糖的运输没有影响
D.图中ATP的合成所需能量只来自呼吸作用
19.某同学配制了三份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该同学以生理状态相同的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以便初步将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区分开。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若a、b、c为蔗糖溶液的浓度,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c>b>a
C.c>a>b D.b>a>c
20.自然界中存在的酶并不完全适于在生活和生产上应用。科学家利用酶工程技术对酶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下列有关酶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在牙膏中添加溶菌酶以便溶解细菌的细胞膜,达到分解细菌、清洁牙齿的目的
B.先用沸水浸泡加酶洗衣粉和衣服,再进行清洗,效果会更好
C.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不良时可整片吞服以缓解症状
D.脂肪酶能为脂肪的水解提供部分能量,因而利用其处理废油脂的效率高
21.骨骼肌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内质网——肌浆网,肌浆网膜上有一种转运蛋白Ca2+泵,Ca2+泵是由4个不同功能的结构域组成的蛋白质。下图表示骨骼肌细胞中的Ca2+泵将Ca2+泵入肌浆网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2+泵在转运Ca2+时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Ca2+泵转运Ca2+是一个放能反应,其能量变化和ATP的水解有关
C.Ca2+泵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所需的磷酸来自ATP末端的磷酸基团
D.Ca2+通过Ca2+泵跨膜运输进入肌浆网,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22.下图表示人体内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某些细胞中的①过程可以不消耗能量
B.⑥过程形成的脂肪与同质量的葡萄糖相比,前者氧化分解耗氧量更低
C.③过程可以产生人体的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D.人体成熟红细胞能进行图中的①②⑤过程
2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过程需要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下进行
B.植物根部在遇到水淹等情况下可以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供能
C.蛔虫因某些原因被排出体外后会因细胞呼吸受到抑制而死亡
D.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比在有氧条件下更有利于其生命活动
24.某小组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小鼠为实验材料,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其细胞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装置中的液滴向右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的是无氧呼吸
B.甲装置中的液滴移动的值可以表示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差值
C.若乙装置中的液滴不移动,则说明小鼠进行的是有氧呼吸
D.若乙装置因缺氧而导致小鼠进行无氧呼吸,则可推测液滴向右移动
25.“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使用各种科学方法可以更好地研究生物学问题。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施莱登和施旺在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中,运用了科学观察和完全归纳的方法
B.科学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运用对比的方法,验证了酶的高效性
D.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中,通过染色法更好地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要经历春化和光照两大阶段,冬小麦的种子收获后可以加工为各种食物,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通过一系列代谢来提供营养。其具体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冬天来临之际,冬小麦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由于温度的大幅下降,冬小麦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上升,这对冬小麦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在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此时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而其他组织细胞吸收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这两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体现了细胞呼吸代谢枢纽的作用。
27.(8分)蓖麻毒蛋白是从蓖麻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毒蛋白,为最强烈的天然毒素之一,对所有哺乳动物真核细胞都有毒害作用。蓖麻毒蛋白在蓖麻细胞分泌过程中先通过一些细胞器以囊泡形式运输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熟,再分泌到细胞外。回答下列问题:
(1)蓖麻毒蛋白致毒的机理是使核糖体失活,导致被毒害细胞;_______过程受阻。除液泡之外,形成成熟的蓖麻毒蛋白过程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的参与。
(2)为研究蓖麻毒蛋白.具体的合成分泌过程,可以将_______注射进蓖麻细胞中,然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蓖麻毒蛋白在蓖麻细胞的液泡中成熟,可能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受到破坏,除此之外,液泡在蓖麻细胞中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8.(11分)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既可以介导主动运输又可以介导被动运输,而通道蛋白只能介导被动运输。图1和图2分别是载体蛋白和转运蛋白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的载体蛋白转运溶质时会发生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图2中K+通过细胞膜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通道蛋白进行结合。
(2)通道蛋白分为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膜的速率,为验证这一现象,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①实验组将水通道蛋白插入人工制作的脂质体(双层磷脂分子组成的人工膜),对照组则需要制作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组脂质体内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动运输方式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的细胞中,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将五个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马铃薯的幼根和某物种A的幼根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将二者分别放入甲 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所满足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_____________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大致相同,而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种A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12分)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是一个质子泵,能使H+从线粒体基质排到膜间隙中,使内膜外表面的H+浓度比膜内的高,即形成一种浓度梯度,大部分H+通过ATP合成酶(F0F1ATP酶)上的特殊通道回流到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ATP合成的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ATP合成酶也是一种___________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鱼藤酮是一种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的制剂,研究表明它可以使某些生物细胞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从而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使生物体因ATP不能合成,能量得不到供应而缓慢死亡。根据鱼藤酮的作用机理可以判断,其不能应用于下列哪一项农业生产过程?________。
a.捕杀螺类 b.防治蚜虫、小菜蛾等害虫
c.捕杀池塘中的鱼类 d.防治细菌性角斑病
(3)ATP合成酶由F0单元和F1单元构成,某小组为探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ATP催化合成的关系,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用超声波处理线粒体,将其嵴打成碎片,这些碎片又自动外翻重新封闭形成泡状体,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将F1球体与小泡分开,只有F0留在上面,检测胰蛋白酶处理前后ATP的合成。处理前,内膜形成的小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能够合成ATP;处理后,在同样条件下却不能合成ATP,说明________单元是催化合成ATP的单位。
生物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A 6.D 7.B 8.A 9.D 10.D 11.B 12.B 13.C 14.D 15.C 16.B
17.B 18.D 19.C 20.C 21.B 22.B 23.C 24.B 25.C
26.(1)水(1分) 结合水含量增加,避免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有利于细胞抵御寒冷等不良环境(2分)
(2)协助扩散(1分) 主动运输(1分) 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3分)
(3)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1分)
27.(1)蛋白质的合成(1分)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1分)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1分)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1分)
(3)蓖麻细胞自身的核糖体(2分)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1分) 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状态(1分)
28.(1)自身构象(1分) 不需要(1分)
(2)不含该水通道蛋白的等体积脂质体(2分) 两组脂质体吸水涨破的时间(2分) 实验组的脂质体吸水涨破的时间小于对照组的(2分)
(3)细胞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3分)
29.(1)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2分)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1分)
(2)甲(1分) 乙>丁>甲>戊>丙(2分)
(3)大于(1分) 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马铃薯幼根细胞在低浓度蔗糖溶液中的吸水量大于物种A的,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的失水量小于物种A的,因此马铃薯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3分)
30.(1)三(1分)大量能量(1分) 转运(1分) 协助扩散(1分)
(2)线粒体内膜两侧H+的浓度差(2分) d(2分)
(3)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2分) F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