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35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9 18: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西

南方:
北方:





东晋
十六国并存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之一。
学习目标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历史意义
3、科举制度形成的时间及意义
自主学习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概况
(二)隋文帝完成统一的原因
(三)隋文帝治理措施及成果
诗歌导入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581年
杨坚
隋文帝
长安(今西安)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女儿为北周宣帝皇后。580年,宣帝病死,身为大丞相的杨坚辅佐幼主。
隋文帝在位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2、隋朝的统一:
统一时间:
589年
事件:
隋文帝灭掉陈朝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统一后的隋朝疆域
3.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南方:
北方:





东晋
十六国并存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4.我们学过的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哪些?
秦朝、西晋、隋朝
5.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1)客观条件:
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
④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2)主观条件: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②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运用得当。
措 施 影 响
政治
经济
完成统一
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结束了魏晋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创立三省六部制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开皇之治
含嘉仓遗址——天下第一粮仓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建于605年,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开皇之治
6、隋统一后的统治措施:
作用:
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治世,史称“开皇之治”。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7.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部分
——隋朝大运河
琼花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
开通隋朝大运河的原因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条件)
①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②经济繁荣,具备了经济实力;
③有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目的:
3.时间、人物:
4.中心、起始点(三点):
5.长度及地位:
6.四段(自北向南):
7.五河(自北向南):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杨广)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洛阳
涿郡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江都
长安
邗沟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
意义(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你认为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互助探究: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1)积极影响:
①沟通了南北交通,维护了国家统治;
②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
④至今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
(2)消极影响:
①为此工程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2、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科举制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3、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4、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第三部分
——科举制的创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任用,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科举制诞生: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只 注 重 门 第
凭才学做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任用,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科举制
3.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当时)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约1300年。(对后世)
问题思考: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实行科举制的根本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第四部分
——隋朝的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暴政的表现: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1、原因:
2、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
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3.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w
4.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启示:成由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D
B
课堂检测
4.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6.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A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