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辐射:
对外交往与文明的发展
鸿胪寺官员
东罗马使节
高丽使节
东北少数民族使节
1949年
220年
581年
907年
960年
1368年
1840年
秦汉
50-60年代
世纪之交
三大政策
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为特点的建交高潮;1964年中法建交
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与大国伙伴关系,与发展中国安基金建立全方位战略;
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
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
时空坐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1954-1955
70年代
外交新局面:中美,中英,中荷;
1979,1989
中美建交,中苏建交
21世纪
中共十八大以来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
自主学习:梳理教材,完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大事记。
秦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
隋: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
唐: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来华,推动大化改新
宋:陆路交通阻隔,海路发达;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元:通往欧洲的海陆道路通畅;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
明:郑和下西洋、海禁;
清: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两代:均维持朝贡贸易体制
思考:基于这些史实,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何特点?
二、辐射:对外交往与文明的发展
陆路:和睦四邻
海路:接轨世界
中华文明多元通和
与外部世界交往扩大—
对外关系空前发展—
从海路发达到海陆畅通—
对外关系逐渐转型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并举
(1)和平交往为主
(2)海陆并行,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
(4)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
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
——许倬云《万古江河》
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后汉书·东夷列传》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秦汉
朝贡体制
自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各朝代有何区别点?
汉代的丝绸之路
唐代的丝绸之路
宋代的丝绸之路
张骞 白兰地 古老 玫瑰香
解说语:西汉素纱襌衣 ,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代表了西汉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陆路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阿拉伯和地中海世界
突火枪
看着这流传千年的《礼宾图》,我仿佛听到沙漠深处传来阵阵驼铃声,又宛若闻到咸涩的海风,它随着使节的队伍从欧亚非,一路飘到长安,展现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而我们今天提倡的“一带一路”正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和平、和睦、和谐、合作共赢、共商共建的理念。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客观而不失强硬的外交发言,背后,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自信,更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底气!
人见人爱的
中国外交天团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隋唐宋
吉备真备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吉备真备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晁衡
思 考:从材料看二人对中日关系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隋唐、宋朝还有哪些中外交往的史实吗
推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日本立法、音乐等发展。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物;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吉备真备纪念园(今西安环城公园)
吉备真备
&
晁衡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元明清
1793年,马戛尔尼一路受到中方热情款待,但其船队却被插上“英吉利贡使”的长幡。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上,“礼物”被改为“贡物”,……负责接待他们的大臣在给皇帝的奏折中都是说他们远在重洋,经数万里之程,历十一月之久,来向天朝输诚纳贡……这种“认知系统”决定了“天朝”从皇上到臣民只能从狄夷“向化”、主动要成为中国“藩属”的角度来理解此事。——雷颐:《天朝体系vs条约体系——清廷的应对与反思》
乾隆帝在热河接见英使马戛尔尼情形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反映出清朝何种外交思想?
天朝大国的朝贡外交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正是这种持续的相互需要,才使得朝贡体系能够维系千年之久……进入近代,在组织严密,实力雄厚的西方商业资本的冲击下,朝贡体系逐渐逊位,在19世纪后期最终解体。——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元明清
【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元明清
【参考答案】特点:以儒家价值为基础的的区域性国际体系;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崇尚睦邻友好。
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
【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走向解体的原因。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推动大化改新。
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他对东方的记述掀起了西方世界的“黄金热”,西方人开始向东方进发。
18世纪,马戛尔尼访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讨论·探究:
以“世界经济秩序”为线索,探讨这三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命运为何不同?
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秩序之内。——许倬云《万古江河》
井真成
马可波罗
马戛尔尼
原因:
海路活跃,
唐帝国开放兼容
原因:
海陆畅通,
元帝国宏大恢张
原因: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
天朝上国、小农经济;
欧洲渐成世界经济中心,
①中华帝国为中心
②厚往薄来
③官方贸易
④长久的和平交往
从表象到本质:
保守封闭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方能自立民族之林。
时空坐标
从结盟到不结盟;从封闭到开放;意识形态色彩逐步减弱;外交空间不断扩展;外交政策不断发展、成熟
回顾:近代中国外交有何特点?
一、从传统的“朝贡外交”逐步走向外交近代化
1、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出现了专门办理外交的机构;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外交机构,兼有外交职能的机构有:
礼部、鸿胪寺、理藩院等等
2、外交理念:从“蛮夷”到平等看待世界各国;
3、出现一批外交人才:曽纪泽、顾维钧等
4、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主权;
《伊犁条约》、巴黎和会等;
二、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1、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3、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取得了一些外交成果;
不平等、不独立、屈辱、无自主权
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决定
1949年6月毛泽东宣布“一边倒”政策;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向台湾海峡派出第七舰队,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1949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从南京回国;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中美关系因朝鲜战争降到冰点;(朝鲜战争影响:对朝鲜,对日本发展,对中国)
1949年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朝鲜、阿尔巴尼亚、匈牙利、东德、蒙古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对朝鲜:造成长期的分裂;
对日本:获得美国的军事订货,美国开始扶植日本来遏制共产主义,日本经济开始起飞;
对美国:全球扩张势头受到遏制;
对苏联:乘机将东欧纳入势力范围,在东欧站稳了脚跟;
对中国: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国内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美国关系彻底恶化,解放台湾长期被搁置;
1953年朝鲜停战后,中国的外交重点在哪里?
1、加强和周边国家、地区的联系,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2、进一步深化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而提供技术是免费的。1952年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141项重点工程,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成为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著名的“156项”。
经济上“一化三改”,政治上1953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这一时期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完善,使其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三步两修改
2、1954年日内瓦会议;
50年代中期,法国决定从越南全面撤退。美国开始扶持南越政权。1961年美国发动“特种战争”(代理人战争),1965年上升为“局部战争”,直接派兵参战。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
3、1955年亚非会议;
背景、目的、特点、“求同存异”、决议、“万隆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
国名 建交日 国名 建交日
埃及 1956.5 乌干达 1962.10
摩洛哥 1958.1 肯尼亚 1963.12
阿尔及利亚 1958.12 布隆迪 1963.12
几内亚 1959.10 突尼斯 1964.1
苏丹 1959.2 赞比亚 1964.10
马里 1960.10 贝宁 1964.11
索马里 1960.12 刚果(布) 1964.2
加纳 1960.7 坦桑尼亚 1964.4
刚果(金) 1961.2. 毛里塔尼亚 1965.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亚洲国家建交时间
(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国名 建交日
阿富汗 1955.1
尼泊尔 1955.8
叙利亚 1956.8
也门 1956.9
斯里兰卡 1957.2
柬埔寨 1958.7
老挝 1961.4
请从中国外交的角度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背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给予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多方面支持。
外交核爆——中法建交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
材料一:1954年5月7日,越南人民在奠边府战役中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法国被迫撤出印度支那。
材料二: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国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正义斗争,谴责法国的殖民主义与侵略行径。1962年,法国结束了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
材料三:1959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地中海舰队退出北约军事组织,他的理由是法国需要维持独立的军事战略。
根据材料分析中法建交的原因有哪些?
70年代外交突破
背景:
国际形势: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1、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中苏关系日益恶化,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美国:1、长期“遏制恶化孤立”中国政策失败;2、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3、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经济上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猜一猜:中国重返联合国,苏联投了什么票?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合影
庄则栋向科恩赠送织锦
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美国乒乓球队在长城作为封面图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兵乓球代表团成员合影
基辛格启程前往巴基斯坦,尼克松到安德鲁斯机场送行
基辛格自巴基斯坦秘密抵达北京,叶剑英副主席到机场迎接
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举行会谈
周恩来总理欢宴基辛格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明确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毛泽东说道:“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随后,1974年1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太平正芳时又提出“一大片”的构想。“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1)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是首要任务
①解决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边界问题
为了明确和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位置,中、吉、塔三国于2000年7月5日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关于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将三国国界交界点(以下简称三国国界交界点)位于扎阿拉依斯基山山脊 6406米高地上。2003年9月2日两国互换了该协定批准书证书。至此,中国与哈、吉、塔三国之间全长约3300千米的边界已全部划定,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成为双边发展友好与合作关系的重要纽带,为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1)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是首要任务
②加强与东盟的联系
东盟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10指的是东盟的十个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文莱、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菲律宾,1指的是非东盟的国家——中国。整体的说就是东盟十个国家和中国。(还有东盟10+3,它指的是东盟十个成员国和中日韩三国)无论是10+1还是10+3主要指的是经济上的合作为了这些国家共同组建自由贸易区,就象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的欧盟自由贸易区一样。
李克强出席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1)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是首要任务
③积极构建国家关系新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2)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3)积极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 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该条约的宗旨和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加入该条约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4)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2、外交方向及成就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缩写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4)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2019年3月26日至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9年,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外交方向及成就
(5)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国维和部队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8年6月22至23日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精髓要义10个方面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外交
拓宽合作领域
妥善处理分歧
大国关系
“亲、诚、惠、容”理念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真、实、亲、诚”原则
与非洲
发展中
国家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与非洲发
展中国家
周边
关系
外交
布局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九大以来外交
3
1
2
4
提出坚持
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中国与多米尼加建交
郑重承诺
第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二,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三,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
第四,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05
01
02
03
04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国际形势
社会制度
领导人的智慧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5、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的总原则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