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1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9 18: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CED7EEE3221549A68BBCDEB35A36082D62547B255D1287F95B6342C4A772A6C836A67C3C551615D1BA43AF13A8CE3DAB88828F50E0EAA838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韩赵魏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CED7EEE3221549A68BBCDEB35A36082D62547B255D1287F95B6342C4A772A6C836A67C3C551615D1BA43AF13A8CE3DAB88828F50E0EAA838
1
战国篇(前475—前221)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三次经典战役
战役 交战双方 军事策略 结果
齐胜魏败
魏削弱,齐强大
赵秦 秦国大胜,
加速统一进程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离间计
战国铜壶
壶身有水陆攻战图
耗时3年
兵力百万计
孙膑/庞涓
齐魏
孙膑/庞涓
齐魏
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
战争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兵力多。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战国七雄实力排名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CED7EEE3221549A68BBCDEB35A36082D62547B255D1287F95B6342C4A772A6C836A67C3C551615D1BA43AF13A8CE3DAB88828F50E0EAA838
2
战国篇(前475—前221)
商鞅变法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求贤令》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故称商鞅。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王道、帝道、霸道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提高农民积极性 -富国
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
——《史记》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影响
地主
农民
士兵
贵族
请你根据商鞅变法内容,代替四个不同的阶层,给予评价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商鞅变法——结果
治理蜀地,兴修水利
秦昭襄王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CED7EEE3221549A68BBCDEB35A36082D62547B255D1287F95B6342C4A772A6C836A67C3C551615D1BA43AF13A8CE3DAB88828F50E0EAA838
战国篇(前475—前221)
李冰
3
都江堰
都江堰
地点
时间
人物
功能
公元前256年
秦国李冰
成都的岷江
防洪、灌溉、水运等。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都江堰——概况
结合视频和教材,填充导图信息
结构
华阳、黑水惟梁州……厥土青黎,厥田为下上,厥赋为下中三错。
——《尚书·禹贡》
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篇,细致划分了天下九州土地的等级,成都平原所在的梁州被划为下等耕地,只能产出下等作物。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都江堰——影响
议一议:
“厥田惟下上”的成都平原和“诸侯卑秦”的秦国分别获得了怎样的新生?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思悟?
成都平原从不被人看好的下等土地变成了天府之国,秦国从“卑秦”变为“强秦”。他们都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勇敢和“顺势而为”的智慧。
1.要敢于突破陈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努力改变不合理的现状;
2.要懂得顺势而为,善于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达成目标;
3.没有永远的优势,也没有永远的劣势,要努力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时间轴:
B.C.475
战国开端
B.C.356
商鞅变法
B.C.256
都江堰
七雄争霸
秦国崛起
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2.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课后检测
D
A
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D
C
井田制概念图
今以众地者,公作(耕作公田)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篇》
井田制下集体耕作公田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铁犁牛耕的发展。
废除井田制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