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材分析:
写生自行车是学生初次体验,教师要及时演示,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敢于大胆做画。学生在对自行车进行精细描绘的过程中,发现线条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角度用线条精细的表现自行车。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设计:带领学生去车行参观自行车,从款式、色彩、材料等方面挑选自己喜欢的自行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款式、色彩、材料等方面大体了解自行车,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组织教学室内摆放车轮、车架、车胎等各种单车零部件,还有三辆不同款式的自行车,烘托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
活动设计: 我带上头盔,背骑骑行包,跨上单车,从门外和学生打招呼。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喜欢的话就背起包,跟随我骑上单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骑自行车进教室,在前面大屏幕前停下。边说(看得出大家身未动,心已远了)边点住车撑。询问学生喜欢陪伴我旅行的坐骑吗?它与边上摆设的这些零部件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拿起画笔,来写生陪伴我们旅行的自行车的局部。板书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
谈话交流,引导出主题——自行车局部。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举手,发言,明确整体与局部的概念。
设计意图:导课环节故弄玄虚,引导出主题——自行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四)新授
教师活动设计:
了解自行车的历史。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你知道还有哪些好处吗?(低碳环保、锻炼身体、轻便),这么好的交通工具大家知道是谁发明的吗?最早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发言。
教师活动设计:仔细观察,思考,提问:和现在的自行车相比,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已经有了哪些相同的结构部件,又缺少哪些部件呢?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回答:相同的有车轮、车把、车座等,缺少脚蹬、车链等。设计意图:看来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对生活中感到不方便的东西加以改进和创新的结果,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励加情感教育相结合。
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1)拼图游戏(课件展示),初步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部件,明确“局部”的概念。学生活动设计:一学生上讲台选择拼图,其他观看是否正确。教师活动设计:(2)每个部分还有一些小部件,比如:车身,车把,前后轮。 课件展示举例部分,引导学生说说有哪些小部件。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回答。教师活动设计:(3)欣赏不同类型的、新颖的自行车。自行车发展到今天,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无论从功能还是款式上都产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我们一起去自行车王国去看看。学生活动设计:欣赏不同种类的各种自行车,开阔眼界,拓宽思维空间。
3、观察自行车实物的局部,发现了哪些线条?
师生交流,曲线、螺旋线、交叉线等。
学生活动设计:举手回答。
4.小竞赛-找线条,画线条教师活动设计:(1)学生位置改变:六个组围成两个圈,两辆自行车各放中间。(2)小竞赛:各组组员负责近距离触摸自行车,找寻车上的线条,找到了告诉组长,组长负责画线条,看哪个小组画的最丰富,不同的线条画的最多。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观察思考,积极投入,寻找探究自行车的线条。
教师活动设计:展示各组的线条并点评,选出优胜小组。
学生活动设计:学习、对比并欣赏其他组找到的线条。
5.欣赏学生作品,提出问题。(1)你能看出这位同学写生的是自行车的哪部分吗?作品都运用了哪些形状的线条?在学生作品中寻找各种形状的线条,拉近线造型与学生的距离。
(2)作品中哪些地方线条密,哪些地方线条疏?为什么这样表现?在作品中引导学生找出画面的粗细、疏密、曲直关系的对比,让学生理解通过线条的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美感。总结并板书:粗细、疏密、曲直(3)哪幅作品线条更丰富,精细?哪些地方画得好?哪些地方有问题,为什么?引出比例关系的重要性。通过问题性作品和优秀作品的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性和审美观,让学生从线条间穿插关系、遮挡关系、各配件间比例关系等方面找问题所在。板书:比例、遮挡、穿插
学生活动设计:边欣赏作品边动脑筋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式学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初步认识自行车,在欣赏、交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美术创作思路。
(五)讲解示范点拨
教师活动设计:(1)播放微视频《不同角度画自行车》(2)如何寻找不同角度构图,整个作画步骤进行重点强调。
学生活动设计:认真观看微视频,学习写生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微视频示范步骤中,让孩子有充分的观察空间,体会线条表现技法,还能反复播放,直到学生看懂学会。
合作练习指导
教师活动设计:作业布置:根据同学们能观察到的自行车角度进行局部写生。时间:15分钟(每人要求只画一个局部,构图饱满,线条丰富、流畅。)教
师巡视辅导。
学生活动设计:完成自行车局部的写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让学生体验精细的描绘方法,学会写生方法。
(七)赏评拓展结合
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师总结。学生活动设计:自评: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自己画的比较满意的地方。
互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他人的作品,还需要再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恰当的评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感受绘画的兴趣。利用自评、互评、师总结的赏评方法展示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活动设计:2、拓展出示几幅新概念自行车的课件图片,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认真观赏,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
设计意图:几幅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课下继续探究的激情,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有效的超越教材,超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