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练-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项(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8 21: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项练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慈母心
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它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它展开翅膀,犹如撑开的大伞,为小鸡挡风遮雨。
熊猫对子女的拥抱、依偎等动作好像人类一样。当小熊猫刚降生世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抱在怀里,不时地亲吻,舔干孩子湿漉漉(lù)的皮肤。当孩子学会走后,熊猫妈妈紧跟在后,用爪子“擦掉”小仔身上的泥土。
许多在地面上筑巢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还会来一招“调虎离山”。比如在灌木丛中,一窝刚出壳的雏鹌鹑(ān chún)被狐狸发现了。正在窝中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了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狐狸以为猎物唾(tuò)手可得,便舍弃巢穴中的雏鹌鹑,猛地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时,母鹌鹑便机灵地飞向高空。有时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母鹌鹑却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紧帖──( ) 逃避──( )
2.“调虎离山”在文章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赞美了母鸡爱小鸡的可贵精神。
B.赞美了动物具有可贵的母爱精神。
C.写母鸡、母熊猫以及母鹌鹑关心小鸡、小熊猫和雏鹌鹑。
4.请用一句话赞美我们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丑娘
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或许是这个缘故,在她嫁给我爸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们姐弟四个之后,大家都称她为“丑娘”。
八岁那年,我开始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鞋、一个小书包,书包上面绣着一只小白兔。我依稀记得,把我送到村口时,她流下了眼泪。
不久后的一件事使我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新鞋,我把它脱下来挂在凳子上。老师看见了。他提过鞋子,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子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啊!”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粘起的鞋底,足有八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他问我:“你娘一定很漂亮吧?”没等我回答,同村的一个女同学抢了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我仿佛明白了“丑”的意思。
或许那位女同学的话是对的。我娘长得确实不漂亮,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从此,我心里像含着什么委屈,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
转眼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娘更加苍老了,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想想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种种伤心话语表现出来的难得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
前年年底,按照她的嘱咐,年关之前要和女友赶到家里。我事先和女友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劳作,显老显丑,见了面多说宽心话。女友说:“谁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的,我们发现屋里空荡荡的,弟弟的眼睛红肿,精神不振。我一问才知道娘在三天前生了重病,住院了。弟说娘不想让我知道,要不会冲我和女友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弟又捧过一红布包给我,说是娘特意交代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未来媳妇的。看着看着,我和女友的眼泪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
1.同“我依稀记得……”一句中的“依稀”意思比较接近的词是_______
A.依然
B.隐约
C.仿佛
2.文中说的娘“丑”,具体是指________。
3.“现在,我时时想起儿时老师的话:‘你娘一定很漂亮吧?”’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娘的“漂亮”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怎样的人是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对视
①有一天,萌萌望着我,忽然说:“妈妈,你的眼睛中有我。”
②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③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④“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呢?”他又问。
⑤“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还做鬼脸……”
⑥“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⑦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⑧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其与“又听话,又不听话”相照应。
2.“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这句话中的“样子”指的是( )。
A.人物外貌 B.人物形象
3.“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内容,给下面正确的说法打上“√”。
(1)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因此,应该好好打扮自己。( )
(2)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但如果我们在做事之前能够想一想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那么我们可能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
(3)如果时时处处能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那么就可能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修养。( )
四、课外阅读。
最美的书包(节选)
胡 兴
(家里很穷,没有碎布,我却固执地跟妈妈要花格子布书包。)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少言寡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做书包的花布是怎样得到的?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用波浪线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母亲神态的句子。
3.关于描写母亲神态的句子,这一描写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孩子的不懂事,让母亲很失望。
B.虽然受了很多委屈,但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感到很安心。
C.对“我”要书包的行为感到很不屑。
4.阅读短文,请你将文中作者意识到的内容补写在横线上。
五、课外阅读。
慈母情怀(节选)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了,母亲也渐渐地感到经济困难起来。她坚决打破常规,不再给别人无偿做鞋了。母亲买回了数十种布料做各种各样的鞋,并在我家门前挂了个“卖手工鞋”的木牌子。每双鞋可收1元钱左右。这样就可以供上买油、盐和我们的学习用品。母亲常对我们兄妹说,咱家再穷也要让你们上学,我和你爸再苦再累,只要你们能考上大学,也心甘情愿。
那时,母亲开始加速做鞋,快得像一台做鞋机。父亲晚上也开始忙着帮母亲穿针拿线,日子久了,父亲也学会做一些儿童的小鞋。看着母亲和父亲这般辛苦,我们兄妹放假了也想帮一帮,可母亲总是把我们赶走,让我们去看自己的书。有时还能听到母亲或父亲“哎呀”一声,这声音就像针扎在我们的心上一样。每当这时,妹妹就会痛苦地朝我看一看,然后又埋头用心学习。在父亲的帮助下,母亲每天可多做6双鞋,缓解了我家的经济危机。
1.文中的“打破常规”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父母对我们的爱。
3.请用“  ”在文中画出最能体现母亲对我们的爱的语句。
4.从文中画“____”的句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当时________的心情。
六、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22.照样子写词语(各两个):
嘀嘀嗒嗒____________________又尖又细 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对的打“√”错的打“×”。
(1)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
(2)母亲笑纹如花。 ( )
(3)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
2.填空:“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这句话中,“母亲的梦”指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父亲的画面(节选)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bó bù)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yīn yān)红的血迹……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
A.时令,节气。
B.天气。
C.结果,成就,前途。
D.人的神态风貌。
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件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________这个画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父亲对“我”的宠爱,母亲不无抱怨,甚至认为“我”可能因为父亲的宠爱而成不了气候。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待父亲对“我”的这种宠爱的。
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父亲的“柔软”
①清展,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体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鄘,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解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④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解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的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⑤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⑥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内,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要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海黑的蚊怅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⑦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1.用简短的话概括两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作用。
3.选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4.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造就我坚韧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选文将拳师父亲“满脸横肉,彪悍异常”的形象和他为孩子们捉萤火虫的慈爱浪漫之心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父亲的”柔软”。 ( )
②“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
③文段中“这人大约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
6.父母的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她的照耀和温暖,面对父母之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回报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延伸阅读。
父爱深深
“很抱歉,儿子,我们没有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15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
我非常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同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
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要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说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是专门为我而唱的。
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自己做?我满心疑惑,但也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间,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是胶水。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问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呢?
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刚才的窘迫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让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正对我微笑。
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加点的“这句话”在文中指(  )
A.咱们自己做!
B.很抱歉,儿子,我们没有钱。
C.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
D.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
2.竞争者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的原因是(  )
A.“我”的音箱外形很特别。
B.“我”的音箱质量很好。
C.他们的音箱不好。
D.“我”的音箱是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3.“我”心底的挥之不去的疑惑在文中指(  )
A.爸爸为什么要说“很抱歉,儿子,我们没有钱”?
B.竞争者们为什么会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
C.“我们”自制的音箱为什么会引起竞争者们的注意?
D.“我们”自己做音箱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做?
4.文中“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父爱的速度
①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用功苦读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②无意中参与了一场巷战,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跑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那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③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才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茫茫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④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取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了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里被撞瘸的右腿,走起路来愈加艰难。[A]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⑤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便多么的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一直微笑着听,点头附和着校长的每一句话,又几近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校长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⑥但我还是跟父亲捱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B]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如一只矫健的小兽,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藤蔓,统统地撞开去。而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⑦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之后,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步,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⑧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⑨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着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⑩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1)劣迹斑斑:________
(2)坐一坐:________
2.本文故事情节详略得当。请具体说说父亲带“我”去向校长求情这一情节作者为什么写得特别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我选( )处。
赏析:________
十一、阅读并完成练习。
父亲的手
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半个世纪了,但他那两只浑厚结实、握满人世沧桑的手,却一直晃在我的脸前,好像我一伸手就能拉住。
②父亲满手掌像一个大茧子,大茧上又长些小茧子,每一只都像一面小铜锣,以指叩击,铮铮有声;手掌竖起来,就像一面大云锣。握拢手掌,能听见小锣们的撞击声。掌面凹凸不平,像丘陵;又极不光滑,像砂纸。这是终年不得闲造成的:即使雨雪天,不能下地干活,也闲不住。房漏水,当然要修;如不修房,就折麻皮,拨麻绳,或搓蓖麻壳,敲核桃,簸花椒,缚笤帚,缉草笼,或磨刀剪,修犁杖,垫鞍鞯,编筐篓,钉鞋掌……
③父亲的手经常变幻着颜色,当他忙于割草、拔苗、翻秧时,呈墨绿色;摘柿子时,呈红色;收花椒时,变成紫色。褪核桃皮时污染得最重:核桃硬壳的外面,有一层果肉,饱含绿汁,常把人手污染成黑色,极难洗涤。好在大秋随即而至,收割庄稼开始了,在各种庄稼的叶子秆子穗子根子的磨蚀中,手上的颜色渐渐被磨掉。说父亲的手是五彩的手,并不夸张。
④父亲手上很少扎刺,枣核大的蒺藜也能被他拈碎。刺进他手里的只是些硬刺、老刺。正干着活,顾不上挑,要等到闲时才挑。因为手皮太厚,像鼓皮,绣花针是挑不动的,须用上鞋的锥子挑。往往掘进很深不见血,像在掘一眼枯井,而在等待空闲的日子里,一些扎得浅的刺,脱落掉了;扎得深的刺,竟被肌肉吸收掉;没被吸收的大刺,因为难挑,就不再挑。这有点像战士体内残存的弹片。父亲说,反正不影响干活。
⑤父亲的手指粗糙,却又极其灵巧,解得开头发丝上的小结——他把发丝上的小结夹迸手掌横纹里,润点唾沫,只敲一阵,小发便松脱成大圈圈。他能两手抛起三颗、四颗乃至五颗石子,顺溜飞个齐眉高,形成一条运动的虹,又像捧着一眼喷泉。这时候,便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了……
⑥在为他封棺时,我紧紧地握住了老父亲的手。他那如同铁片似的苍凉硬实的手,像洗衣板,长着黑斑,不同于我的绵软平滑的手,人说我是握笔杆的手。我的手是父亲那粗糙的掌心里能划着火柴的手变的,是父亲一双手的再生与延续。许多名人会在宏伟的建筑里留下手模,父亲没留下手模,但我却觉得,在我们家乡的田野、沟谷、幽壑里,到处落着他的手模。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父亲的手的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赏析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许多名人会在宏伟的建筑里留下手模,父亲没留下手模,但我却觉得,在我们家乡的田野、沟谷、幽壑里,到处落着他的手模。”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
温暖我一生的冰灯
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八岁的那一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过年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纳闷地说:“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亮的。”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罩的那种。腊月二十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大军的父亲在供销社站柜台,年前进货时,就给大军从很远的县城买回了这盏漂亮的灯笼。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有钱去买这么高级的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能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大约是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又将迷迷糊糊地睡去时,突然被屋子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吸引了,我努力地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不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正在里边打磨着。我又努力地睁了睁眼,等我适应了凌晨有些暗的光线后,才发现父亲手里托着的是块冰,另一只手正在打磨着这块冰,姿势很像在洗碗。每打磨一阵,他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干手上的水,把双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
我问:“爹,你干啥呢?”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问:“爹,你干啥呢?”父亲就把脸扭了过来,有点尴尬地说:“爹四处找废玻璃,哪儿有合适的呢,后来爹就寻思着,给你做一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个晚上,冻得正好哩。”父亲笑了笑,说完,就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看着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的时候,我说:“爹,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
父亲一看我这样,就疾步过来,把我撩起的被子一把按下,又在我的前胸后背处把被子使劲掖了掖,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冻着你……”末了,父亲又说:“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胡乱地应了一声,把头往被子里一扎,一合眼,两颗豆大的泪珠就流进棉絮里,刚才父亲给我掖被子的时候,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给我做的冰灯,和大军他们玩得很痛快,伙伴们都喜欢父亲做的冰灯。后来,没几天,它就化了,化成了一片水。
但那灯,一直亮在我的心里,温暖我一生。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随即,我撩起了自己的被子”中的“撩”可体会出_____;从“又在我的前胸后背处把被子使劲掖了掖”中的“掖”可体会出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头写:“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读了短文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一些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但那灯,一直亮在我的心里,温暖我一生”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那盏冰灯虽然化成了水,但冰灯里融入了浓浓的父爱,这种伟大的父爱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B.那盏冰灯虽然化成了水,但冰灯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温暖,是伴随“我”一生的。
十三、课外阅读。
我爱小草
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到的时候,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好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然而,每当这时,却很少有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便发出了嫩芽,无论是在高山,还是在平原,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翠绿的身影。它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我爱那满山遍野绿茵茵的小草。
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人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幸福,它的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怎么能不叫人敬佩呢?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要歌颂小草无私奉献的品格。
我爱小草,更爱千千万万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________ 装点——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微小——________ 寒冬——________
3.联系文中句子,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生气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从下面选择一种划分段落的方法( )
A.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B.按方位变化顺序。
C.按时间顺序。
D.按事件顺序。
5.用选择的分段方法,给本文划分段落,用“‖”在文中标出。
6.概括二、三两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中心思想( )
A.本文赞扬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B.本文赞扬了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
C.本文表达了作者敬爱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D.本文表达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感情。
8.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无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怕……不怕……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延伸阅读。
爸爸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爸爸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爸爸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果的人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摔断了腿,在前往医院的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医院工作人员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聚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让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我叫爸爸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叫嚷”一词体现了(  )
A.爸爸很不讲理。
B.爸爸为“我”受伤而着急。
C.爸爸的脾气不好。
D.医院的人不讲理。
2.“我”学骑自行车,爸爸说应该放手了,是因为(  )
A.“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不需要再教了。
B.爸爸不想教“我”骑自行车了。
C.爸爸想让“我”变得勇敢,自己学会骑自行车。
D.不需要爸爸教,妈妈会来教。
3.文章结尾写道:“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爸爸的爱”,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妈妈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1)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
(2)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13)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根据以上下文(2)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
刻苦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4.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 拥紧 逃离
2.指的是母鹌鹑为了保护小鹌鹑装成断翅的鹌鹑引开狐狸。
3.B
4.母亲是条河,滋润着我成长。
二、1.B
2.苍白的肤色,瘦得可怕的身材,五官也极不协调。
3.借老师的话赞美娘纯朴、善良、关爱孩子的品性。
4.可从“纯朴、善良”和“关爱子女”两方面说明。我娘生病了还不让我和女友知道,怕扫了我们的兴致,还带病为我们做了两双布鞋。
5.我觉得心地善良的人才是最美的。
三、1.聪明 顽皮
2.B
3.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
4.(2)√ (3)√
四、1.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2.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3.B
4.这每一块花布,这一针一线,都浸透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五、1.母亲不再给别人无偿做鞋了。
2.父母做手工鞋补贴家用的事
3.看着母亲和父亲这般辛苦,我们兄妹放假了也想帮一帮,可母亲总是把我们赶走,让我们去看自己的书
4.感激
六、1.淅淅沥沥 欢欢喜喜 风言风语 所作所为
2. √ √ ×
3.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七、1.bó yīn
2.C
3. 玩滑梯 讲故事 教写字 打蚊子 看照片
4.一方面,给了“我”童年的快乐,保护了“我”作为儿童的天性;一方面,培养了“我”读书、绘画、写字等有关学习的兴趣,对“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5.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结构上:照应开头。
八、1.①穿西装父亲为儿子捉蝌蚪。②拳师父亲为孩子捉萤火虫。
2.过渡句 承上启下
3.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4. 父爱如水,洗涤了我内心的灵魂。 父爱如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5. √ × ×
6.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九、1.B
2.D
3.D
4.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父亲的爱,这比比赛的胜利更为重要。
十、1.形容做了许多违反校纪校规的恶劣事情。 指去校长家说情、送礼。
2.因为有了父亲帮“我”说情,“我”才得以返回学校读书;能够表现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是儿子以后再也不违纪、刻苦上进的动力源泉。
3.“我”因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没有责怪“我”,而是主动替“我”想办法,说明父亲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为了“我”能复学,他卑躬屈膝、战战兢兢地找校长送礼、说情,说明他是一个饱含爱子之心的父亲;将礼品放在校长家,带着“我”迅速跑离,说明他明白事理、机敏能干。
4.父亲快速奔跑的姿势给了“我”无穷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刻苦上进,顺利地通过高考。
5. A(B) A句:运用细节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父亲带“我”去送礼、说情时战战兢兢、做贼一般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崇高的父爱,描写细腻传神,极具感染力。(B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再现了父亲带“我”“逃离”校长家时的狼狈情景,突出了父亲奔跑速度之快。)
十一、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父亲的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2.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概括写出父亲的手浑厚结实,握满人世沧桑
3.①父亲的手掌像一个大茧子;②父亲的手是五彩的手;③父亲的手皮很厚,像鼓皮;④父亲的手指粗糙,但却灵巧。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手掌比喻成一面大云锣,形象地写出了手掌确实不平滑,体现了父亲平时的辛勤劳动。
5.父亲虽然没有像许多名人那样留下手模,但是在作者的心中父亲却是伟大并且独一无二的。不管是干农活,还是用极其灵巧的手解头发丝上的小结,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并且美好的印象。所以说到处都落着父亲的手模。
十二、1.八岁时,父亲为“我”做冰灯。
2.“我”对父亲的关心 父亲对“我”的关心
3.“一些东西”指小时候父亲冒着严寒为“我”做冰灯的事,“我”从中感悟到父爱的伟大。
4.A
十三、1.顽强 装扮
2. 渺小 酷暑
3.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形容不出名,没有人知道。
4.D
5.第一段:……大路旁的小草。第二段:……绿茵茵的小草。第三段:……无私奉献的品格。第四段:……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6.写小草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写小草对人类无要求,却默默无闻装点着人的生活。
7.C
8.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不懈。 我们新一代,不怕风吹浪打,不怕天寒地冻,不怕日晒暴雨,永远要立于社会的最前沿。
十四、1.B
2.C
3.我不赞同这种说法。爸爸的爱藏在“我”犯错时,教育“我”主动承担错误;为“我”的生日布置忙前忙后;教“我”骑自行车时,放手让“我”成长。
4.用妈妈的爱与爸爸的爱作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出爸爸的爱的特点。
十五、1.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被父母保护的样子,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疼爱和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
3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4.孩子做错事让父母感到心疼和无奈,父母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而感到心疼,因为爱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5.照应文章标题,点明文章主旨,体现了父母父母打孩子是想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良苦用心。引起读者的反思。
6.表明自己观点,感情基调不离开亲情,无论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