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必练】2022年初三化学 寒假小练11(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必练】2022年初三化学 寒假小练11(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9 17:28: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快乐过寒假 轻松学化学
寒假小练11 答案与解析
1.生活中下列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自制“叶脉书签”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
B.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可以用食醋来洗涤
C.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D.用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食物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自制“叶脉书签”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食醋的用途来分析;
C、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因此,自制“叶脉书签”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用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能与水垢的成分反应,因此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可以用食醋来洗涤,故B正确;
C、碳酸钠的碱性较强,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而是采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食物,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在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的物质有:甲醛、工业石蜡、黄曲霉素等,需要识记。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碳酸钙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
D.向氢氧化铜中滴加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铜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碳酸钙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最终会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向氢氧化铜中滴加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3.“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中不需使用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玻璃棒 D.锥形瓶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溶解操作需要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需要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不需使用的仪器是锥形瓶。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水壶长期使用后,底部带有少量水垢产生,可用(  )除去。
A.用洗洁精洗涤 B.用力敲打再用水冲
C.用食用白醋洗涤 D.用盐水洗涤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能用洗洁精洗涤,故选项错误。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用力敲打会损坏水壶,故选项错误。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能与酸反应,可用食用白醋洗涤,故选项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不与盐水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水垢的主要成分、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剂
B.盐酸具有酸性——除铁锈
C.熟石灰具有碱性——中和酸性土壤
D.食盐能使细胞失水——腌制肉类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作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食盐能使细胞失水,可用于腌制肉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下列关于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CO3
B.碳酸钾水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仍然为无色
C.向碳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会产生气泡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据此类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性质与碳酸钠相似,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碳酸钾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水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仍然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碳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碳酸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盐酸、食盐溶液、纯碱溶液,这种试剂是(  )
A.酚酞 B.氢氧化钠溶液
C.石蕊试液 D.氯化铁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盐酸、食盐溶液、纯碱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无色、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与食盐溶液、纯碱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盐酸、食盐溶液、纯碱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氯化铁溶液与盐酸、食盐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 B.①②④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②⑤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9.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同时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
A.NH4Cl B.KNO3 C.Ca(H2PO4)2 D.K2CO3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农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解答】解:根据题意,使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需施用含氮元素的化肥;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需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故应施用含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
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Ca(H2PO4)2中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作用、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营养元素的作用、种类,然后再根据题意确定所施用的化肥。
10.下列各组溶液,只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的一组是(  )
A.NaCl、Ba(OH)2、H2SO4 B.NaOH、H2SO4、NaCl
C.HCl、Na2CO3、NaOH D.NaOH、NaCl、NaNO3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变蓝,由于题中给了三种物质,所以在鉴别出物质的酸碱性之后,再利用两两之间的反应有明显现象的即可完成鉴别。
【解答】解:A、NaCl溶液、Ba(OH)2溶液、H2SO4溶液中,Ba(OH)2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先鉴别出Ba(OH)2,然后,向另外两种无色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H2SO4溶液,无现象的是NaCl溶液,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NaOH溶液、H2SO4溶液、NaCl溶液中,NaOH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先鉴别出NaOH溶液,然后,将另外两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能使其红色消失的为H2SO4溶液,无现象的是NaCl溶液,可以鉴别;故B不符合题意;
C、NaOH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中,NaOH和Na2CO3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先鉴别出HCl溶液,然后将HCl溶液分别加入另外两种无色溶液中,能产生气泡的是Na2CO3溶液,无现象的是NaOH溶液,可以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NaOH溶液、NaCl溶液、NaNO3溶液中,NaOH溶液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先鉴别出NaOH溶液,但三种物质间均不发生反应,不能鉴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选项中不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鉴别出的物质只要能和后面的物质反应出现一定的现象,就能鉴别。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请选择下列物质用序号填空。
①Na2CO3②熟石灰③小苏打④大理石⑤NaOH⑥干冰⑦食盐
(1)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2)广泛应用于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的碱是    ;
(3)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是    ;
(4)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5)舞台上出现烟雾缭绕用的是    ;
(6)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7)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的是    。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大理石的硬度大,且具有美丽的花纹,可用作建筑材料;故答案为:④;
(2)氢氧化钠是广泛应用于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的碱;故答案为:⑤;
(3)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是纯碱,即碳酸钠;故答案为:①;
(4)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铵,可用作调味品;故答案为:⑦;
(5)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做制冷剂,舞台上出现烟雾缭绕用的就是干冰;故答案为:⑥;
(6)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熟石灰;故答案为:②;
(7)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小苏打是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答案为:③。
【点评】此类题目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只有同学们能够细心考虑,认真分析,就会做好。
1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溶于水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并写出其化学符号    。
(3)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出1点即可)。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C1﹣。
(3)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作调味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物理;
(2)离子;Na+、C1﹣;
(3)作调味品(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氯化钠用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向Na2SO4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如图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〇   ,反应后消失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    。
A.NaOH
B.HCl
C.BaCl2
D.(NH4)2SO4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能与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应该是反应实质相同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图形代表的离子SO42﹣;〇Na+,反应后消失的阴离子是SO42﹣;
(3)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C。
故答案为:(1)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SO42﹣;Na+;SO42﹣;
(3)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实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则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    。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    (填字母)。
A.稀HCl
B.稀H2SO4
C.CaCl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却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后,其中的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如果此时溶液仍然呈碱性,那么肯定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钡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前者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后者不溶于稀盐酸。根据沉淀的溶解情况,就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同时存在碳酸钠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3)碳酸钡沉淀能与酸反应,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则X应为酸溶液,但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会对硫酸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滴加稀盐酸后,如果沉淀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溶液中沉淀部分溶解,那么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如果沉淀不溶解,那么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故选:A。
故答案为:(1)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NaOH;
(3)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无色酚酞溶液遇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钠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106 100 117
x 20g y
= =
x=21.2g y=23.4g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1.7%
(2)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3.1%
故答案为:
(1)11.7%;
(2)13.1%。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快乐过寒假 轻松学化学
寒假小练11
班级 姓名 学号
1.生活中下列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自制“叶脉书签”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
B.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可以用食醋来洗涤
C.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D.用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食物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碳酸钙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
D.向氢氧化铜中滴加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中不需使用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玻璃棒 D.锥形瓶
4.水壶长期使用后,底部带有少量水垢产生,可用(  )除去。
A.用洗洁精洗涤 B.用力敲打再用水冲
C.用食用白醋洗涤 D.用盐水洗涤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剂
B.盐酸具有酸性——除铁锈
C.熟石灰具有碱性——中和酸性土壤
D.食盐能使细胞失水——腌制肉类
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下列关于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CO3
B.碳酸钾水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仍然为无色
C.向碳酸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会产生气泡
7.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盐酸、食盐溶液、纯碱溶液,这种试剂是(  )
A.酚酞 B.氢氧化钠溶液
C.石蕊试液 D.氯化铁溶液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 B.①②④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②⑤
9.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同时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
A.NH4Cl B.KNO3 C.Ca(H2PO4)2 D.K2CO3
10.下列各组溶液,只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的一组是(  )
A.NaCl、Ba(OH)2、H2SO4 B.NaOH、H2SO4、NaCl
C.HCl、Na2CO3、NaOH D.NaOH、NaCl、NaNO3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请选择下列物质用序号填空。
①Na2CO3②熟石灰③小苏打④大理石⑤NaOH⑥干冰⑦食盐
(1)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2)广泛应用于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的碱是    ;
(3)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产品是    ;
(4)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5)舞台上出现烟雾缭绕用的是    ;
(6)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
(7)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的是    。
1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宏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溶于水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并写出其化学符号    。
(3)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出1点即可)。
13.向Na2SO4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如图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〇   ,反应后消失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    。
A.NaOH
B.HCl
C.BaCl2
D.(NH4)2SO4
14.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则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    。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    (填字母)。
A.稀HCl
B.稀H2SO4
C.CaCl2
15.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
(1)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