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训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2021·丽水]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2.[2021·广东]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3.[2021·衡阳]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4.[2021·东营]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5.[2021·呼伦贝尔]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21·荆州]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7.[2021·常德]“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8.[2021·长沙]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9.[2021·北京]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10.[2021·贵港]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11.[2021·贺州]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12.[2021·新疆]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13.[2021·南京]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4.[2021·抚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 )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5.[2021·青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1)材料一中的“一国两制”最早是由谁提出 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2)材料一认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台湾地区最早是如何归属中央版图的 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3)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中国之后建成了哪一工程 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到2035年西部建设目标。
答案
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A项正确。
2.C 中共中央重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体现了中央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团结,C项符合题意;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而非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属于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项。
3.B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故B项正确。
4.C 5.B 6.A 7.C 8.D
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项正确。
10.C
11.A
12.C
1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1997年;③澳门回归祖国在1999年;④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④②③。
14.D
15.(1)人物:邓小平。基本内涵:“一国两制”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历史任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归属:元朝在澎湖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意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工程:青藏铁路。目标: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