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语言建构与应用:阅读文本,理清文本字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悟作者写景手法,理解比喻和通感的修辞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朱自清的情感,理解当时文人的迷茫与徘徊
学习重点:体悟优雅、朦胧、幽静之美
学习难点:体会朱自清的情感,理解当时文人的迷茫与徘徊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浙江绍兴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代表作品《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48年病逝。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
1.梳理文本,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荷塘月色
1~3段
4~6段
7~9段
10段
漫步荷塘之缘起: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佳景:曲折的荷塘、流水般的月光、荷塘四周
漫步荷塘所思:采莲习俗
漫步荷塘之尾:不知不觉已然归家
2.阅读1~3段,分析各部分描写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情感缘起
迷茫之中的期待
安静的环境
想要一人独处
2.阅读1~3段,分析各部分描写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幽僻寂寞
蓊蓊郁郁
淡淡的
心情逐渐宁静
2.阅读1~3段,分析各部分描写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3.阅读4~6段,作者分别描写了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
比喻
比喻
拟人
通感
比喻
由上至下动静结合
素静淡雅
3.阅读4~6段,作者分别描写了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月色
月光
月影
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牛乳中洗过一样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朦胧和谐
3.阅读4~6段,作者分别描写了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荷塘四周
树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光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声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以动衬静
优雅
朦胧
内心平静打破
3.阅读4~6段,作者分别描写了什么?是如何表现的?
一、善用比喻、拟人,通感,采用博喻手法。
二、多角度写景,远近高低,疏密浓淡,动静结合。
三、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景物变化中体现情感的变化。
示例: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示例:从荷叶到荷花再到荷波;月光落下斑驳的树影。
4.阅读7~9段,分析作者援引南方采莲习俗和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
4.阅读7~9段,分析作者援引南方采莲习俗和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4.阅读7~9段,分析作者援引南方采莲习俗和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思念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5.阅读朱自清的经历,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1927年9月17
5.阅读朱自清的经历,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颇不宁静
独享美景
孤独落寞
向往自由
宁静自得
6.阅读有关“荷花”的诗文,分析“荷塘”在作者情感表达中的意义。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高洁
宁静
文人身份
内心矛盾
文章以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夜游荷塘为线索,通过对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朦胧、景致恬静优美等生动细腻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心理体验,反映了作者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在反动军阀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感受到现实压抑,向往自由生活,欲求解脱而终难解脱的苦闷与复杂心境。
完成黄本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