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省级联测2021-2022第五次考试
高三历史
班级
姓名_
注意事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县制。其产生有
以下几种情况:齐、晋、秦、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诸侯国内,分割卿大夫的采邑为
县;为方便管理,聚并一些乡、邑为县。县制的出现
A.加强了宗室贵族的影响力
B.加速了官僚制度的形成
C.扩大了周王室的管辖范围
D.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2.东晋南朝时期,豪强大族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劳动力主要包括佃客、奴婢、私役
化的“吏”、部曲(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等。庄园处于国家的政治经济边缘,其对国家领域下人
口和土地的分割,造成了国家“编户虚耗”与“国弊家丰”的局面。据此可知,庄园经济
A.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尖锐
B.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C.导致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3.关于唐代河西走廊,初唐重臣褚遂良指出:“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资治通鉴》描述,“是时中
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材料表
明,唐代这一区域
A.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B.政治、军事战略地位日益显现
C.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D.纳人中央政府管理的时机成熟
1.北宋时期,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展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
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进而扩大到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大
众。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民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欣赏者和接受者。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重心呈现下移的趋势
B.文化繁荣助推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凸显
D.士族阶层通过文学艺术表达政治诉求
省级联测第五次考试·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5.清代学者戴震主张,“一人遂(注:顺心;称意)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欲遂其生
亦遂人之生,仁也”。仁者能达到“以我之情,絜(注:衡量)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其
观点
A.冲破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具有一定的近代民权意识
C.蕴含着朴素的人文情怀
D.张扬了程朱理学的义理观
6.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要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圣谕广训直解》作为
教科书教授官话,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1904年,再次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
堂章程》规定,高等小学堂开设国语课程,以便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民志
因之团结”。清政府此举
A.源于民族主义的推动
B.促进了国民的文化认
C.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D.使白话文得到了普及
7.民国初期,实业团体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表1为部分实业团体的相关宗
表1部分实业团体的相关宗旨一览表
实业团体
宗旨
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群策群力,建设工业社会,企图工业发达为宗旨
工业建设会
改治革命,丕焕新猷,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义;尤必首重工业,
为经图之宏图
集合内地富商巨子,海外学士华侨……振兴实业,厚利民生,以普及
中华实业团
上述宗旨的提出
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旨在改变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C.体现了实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D.受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8.1940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
告。他指出:目前,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并未熄灭,有时还会很激烈,因此民族斗
争不能否认或抹杀阶级斗争。这一报告
A.丰富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
B.立足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
C.适应了土地改革运动的要求
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9.1948年8月24日,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在正定县城合并为华北大学,大量吸收国统区大
中学生,经过训练,再派往各种岗位去工作,如表2
表219(9年华北大学毕业生去向
平津战役
2000余人
华北、内蒙古、东北地区
大量,具体数字不详
共14000人毕业
解放广西战役、广州地区
4000余人
分布在全国各地
解放甘肃、青海
000余人
据表格内容可知,这所大学的创办
A.旨在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
B.落实了“开门”的教育方针
C.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人才
D.促成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省级联测第五次考试·高三历史冫第2页(共6页)省级联测2021—2022第五次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A C B C A C C B A D B C
1.B 解析:诸侯国在部分地区试点建立县制,加强了诸侯对这些地方的管理,且县制实行官僚任免制,因
此,县制的出现加速了官僚制的形成,故B项正确。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春秋时期,诸侯国间
的战争为争霸战争,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
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2.D 解析:题干所述为东晋豪强大族建立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庄园广占农田,拥有众多的人口,这些都不
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人地矛盾是人口增多,土地没有相应增加,此题题干材料体现不
出,A项错误;土地的利用率是一定时间内多次种植农作物,题干材料也没有相关信息,B项排除;地方割
据局面在东汉末期已经形成,C项说法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魏晋时期田庄经济的相关知识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
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3.A 解析:题干中河西走廊地理位置为“中国之心腹”,军事地位重要,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故河西走廊关
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故A项正确。河西走廊地区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排除B项;C项所述不是材
料的主旨,排除;汉代时,该地区已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河西走廊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
科核心素养。
4.A 解析:题干所示为北宋文学体裁从诗文发展到“词、曲、小说”,内容更加接近下层社会,创作群体也逐
渐下移,所有这些都表明这一时期文学重心呈现下移趋势,故A项正确。B项说法颠倒因果关系,排除;
文学作品始终具有教化功能,故C项错误;D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北宋的文学体裁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5.C 解析:材料是说:一个人称心如意,推己及人,天下人也称心如意,这就是仁;自己的生活称心如意,让
别人的生活也顺心称意,这就是仁。“仁者”是以自己的感受衡量别人的感受,就不会得不到公正平允。
从中可以看出戴震强调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现了他朴素的人文情怀,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经
世致用的冲破,故A项错误;近代民权主要强调的是主权在民,材料未体现主权在民意识,故B项错误;
题干所述观点是对程朱理学义理观的批判,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清代学者戴震的观点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6.B 解析:题干所示为晚清学校的相关改革,改革措施强调“全国语言统一,民志因之团结”“全国人民语言
历史答案 第 1页(共5页)
合一”,语言统一促进了国民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清政府此举源于清政府的危机,故A项错误;官员
选拔制度与材料所述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白话文得到普及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史料实证和历史
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7.C 解析:据材料中“建设工业社会”“自必首重民生……为经图之宏图”“厚利民生,以普及全国为宗旨”可
知,大量的实业团体纷纷建立,是以振兴国家,改善民生为宗旨的,体现了实业家的责任与担当,故C项正
确。A项中“兴起”说法错误;B项中改变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民国初期的实业团体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
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8.A 解析:毛泽东在其报告中强调“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并未熄灭,有时还会很激烈”“民族斗
争不能否认或抹杀阶级斗争”,从而指明了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原则,在国民党制造的反共摩
擦事件中,要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从而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故 A项正确。抗日民主根据地于
1937年9月已经建立,故B项错误;土地改革运动,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指
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毛泽东关于抗日统一战线的论述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
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9.C 解析:图表显示新中国成立前华北大学毕业生走向全国各地,结合时间可知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经
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人才,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毕业生的去向可知,大部分学生走向全国各地,华北
大学的成立并不是为了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A项错误;“开门”的教育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B
项时间不符;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华北大学的毕业生去向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0.C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
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的考虑,中共中央加快三线建设,以应对紧
张的国际局势,故C项正确。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建立,故A项错误;B项所述与
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所述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三线建设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
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1.B 解析:题干所示为进入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节日大量涌现,圣地、神庙等宗教礼仪性建筑拔地而起,
希腊宗教礼仪制度“提升了人们的集体意识”,这顺应了城邦至上意识形态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A
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且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始终是公民,故C项错误;所有
公民都有机会参与政治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且妇女和外邦人不是公民,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希腊的宗教建筑和节日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和
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12.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开普勒在其科学著作中强调了上帝的作用,表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时带有宗教
神学的烙印,故A项说法正确。完善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是牛顿,故B项错误;量子理论使近代自
然科学观念发生重大变革,故C项错误;D项“广泛”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开普勒的著作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答案 第 2页(共5页)
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3.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恩格斯反对教条地照搬照抄经典理论,工人运动应结合本国的国情,故D
项正确。A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没有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的信息,B项排除;主张工人运
动要结合本国国情,并非主张工人运动应该采取谨慎的做法,C项说法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恩格斯的关于美国以运动的言论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
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4.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积极与欧美国家合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苏联
一方面利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利用了二战带来的国际时机,加强同西方国家的技术
合作,故B项正确。苏联始终没有突破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美苏双方始终存在意识形态对
立,排除C项;美苏冷战是在二战后,D项说法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从苏联的工业化切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5.C 解析:漫画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秉持冷战思维,把自己牢牢捆住,所以冷战思维妨碍了西方国家
自身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和题干主旨均不符,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国日报》的漫画切入,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渗透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等学科核心素养。
16.答案:(1)特点:儒学经学化;儒学神学化;确立了儒学的主体地位。(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儒学服务于政治,士人统合到儒家意识形态的旗帜之下;通经方能入仕,儒家思想付诸政治实践,扩
大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力;设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提升了官员的文化水平。(6分,每点2分,若答其
他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2)态度:批判地继承(扬弃)。(2分)
原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同时有着封建局限性;发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自信力,增强战胜
日本法西斯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6分,每点2分)
解析:第一问中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以‘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经’在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
承担着中介和纽带的作用,士人通过读经”可以得出,儒学经学化;材料中“治国理政、社会生活和人伦日
用应该一统于‘天’”可以得出,儒学神学化;“独尊儒学”可以得出,确立了儒学的主体地位。第二小问影
响,根据特点答出即可。第二问中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优良的传统都应该提倡,但是要正确地发展。
要抽取好的,排斥糟粕”可以得出,批判地继承(扬弃)。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为保卫祖国,为保卫中华
民族的文化,为发展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传统,为创造中国崭新的文化,而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可以得出,
发扬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自信力,增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是
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
承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同时有着封建局限性。
[命题意图]本题从儒家文化切入,考查学生阅读、分析与概括史料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认知延伸和知识
迁移能力,以培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17.答案:示例一 阶段:1896—1911年,出现学生留日热潮。(2分)
原因:洋务运动期间留学潮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国人的刺激;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的
快速发展;有识之士不断探寻救国之路;日本毗邻中国,交通便利,学生的经济负担相对欧洲较小。(4
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影响:促使先进的国人从器物革新转向制度改革,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历史答案 第 3页(共5页)
的建立;日本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谊。(6分,每点2分,任答3点
即可)
示例二 阶段:1923—1930年,出现学生留苏热潮。(2分)
原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的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孙中山在维护共和之路中的挫折;国共探索革
命的新路径;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影响:苏联的进步思想影响了有识之士;孙中山丰富和完善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思想;加速了国
共间的合作,进而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若答其他阶段,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中国近代五次大规模留学潮。结合当时的阶段特征,选取其中某一阶段,从政治、经
济、思想等多个角度,分析该阶段中国出现留学热潮的原因和影响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切入,考查中国近代五次大规模留学潮,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
史料的能力。以契合当今社会关注较多的留学教育问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18.答案:示例
论题:英国近代女性阅读群体的扩大得益于其社会进步和发展。(3分)
论述:17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提升了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英
国废除报刊许可制,报刊业快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开展,女性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19世纪,英国女
性成为阅读群体的重要消费者和生产者。(9分)女性阅读群体的扩大,推动女性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推动了社会进一步发展。(1分)
(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看法,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英国近代女性阅读群体不断扩大,女性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结合当时的阶段特征,可
以确立主题英国近代女性阅读群体的扩大得益于其社会进步和发展。论证史实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
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最后综合部分,要有提升。
[命题意图]本题从英国近代女性阅读群体切入,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考查学生史料
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19.答案:(1)背景:晋察冀边区偏远地区闭塞落后,封建旧观念、旧制度影响甚广;近代西方思想和观念对中
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放妇女和发动妇女抗战;妇女积极要求改变自身的地位。(6分,每点2
分,任答3点即可)
(2)影响: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为广大妇女参加抗战工作扫清了障碍;普及了男女平等观念,建
立了新婚姻制度;逐渐动摇和瓦解了传统婚姻制度;传播了革命思想,促进了妇女的启蒙和解放;促进了
家庭和睦,树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社会风尚。(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第一小问,要求概括晋察冀边区开展婚俗改革的历史背景。据材料“大部分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
后,人们思想比较守旧,以包办、买卖为特征的传统婚姻制度影响甚广”,可以得出晋察冀边区偏远地区闭
塞落后,封建旧观念旧制度影响甚广;“中共中央”“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
“发布了一系列改造传统婚姻制度的法规”,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放妇女和发动妇女抗战;“妇女
们普遍参选”“并有大批积极妇女当选”,可以得出妇女积极要求改变自身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
出近代西方思想和观念对中国的影响。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婚俗改革对晋察冀边区的影响,据材料“提高
妇女的家庭、社会地位,以便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斗争”,可以得出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为广大妇
历史答案 第 4页(共5页)
女参加抗战工作扫清了障碍;“改造传统婚姻制度的法规,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可以得出普及了男
女平等观念,建立了新婚姻制度,逐渐动摇和瓦解了传统婚姻制度,促进了妇女的启蒙和解放;结合所学
知识及时代特征,可以得出促进了家庭和睦,树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社会风尚等。
[命题意图]本题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婚姻制度切入,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全面地观察、分析历
史事物的能力,以培养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1)背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作战,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打击;李承晚集团破坏协
议,加剧交战双方矛盾;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通过战争赢得朝鲜战争的最终停战。(6分,每点2分)
(2)意义:加速了朝鲜停战的进程;彻底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给李承晚集团以致命一击;提升了
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第一小问,要求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的背景。据材料“李承晚集团公然破坏协议”,可
以得出李承晚集团破坏协议,加剧交战双方矛盾;“以打促和,实现最终停战”,可以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
决定通过战争赢得朝鲜战争的最终停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作战,给美国为
首的联合国军以打击。第二小问,要求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金城战役胜利的意义。第二小问主要从
对美国、韩国和中国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从金城战役切入,考查抗美援朝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和概括、审题能力。渗透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
21.答案:(1)政绩:开凿水渠,兴修水利;鼓励开垦荒地;安抚并扶持流浪归家百姓;招抚接纳归降叛民;敢于
和宗室只必贴木儿和奸相阿和马势力做斗争;强化监察体制,振兴朝纲。(6分,每点2分,任答3点
即可)
(2)简评: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法势力的
蔓延;稳定了元初政治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每点2分)
解析:第一小问,要求概括董文用的主要政绩。据材料“开凿水渠,开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地
为水田若干”,可以得出开凿水渠,兴修水利;“他还对百姓回归家园者授田耕种,颁发农具,帮助恢复农业
生产”,可以得出安抚并扶持流浪归家百姓;“接纳各部落及溃叛来降民众”,可以得出招抚接纳归降叛民;
“董文用依法斥责和制止”,可以得出敢于和宗室只必贴木儿和奸相阿和马势力做斗争;“加强御史台的职
责,振兴朝纲”,可以得出强化监察体制,振兴朝纲。第二小问主要从对西北地区、国家统一、遏制不法势
力蔓延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从河北名人董文用切入,考查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人物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阅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审题能力。渗透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答案 第 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