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3分)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D.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4.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概括。(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7小题。
煮雪烹茶
聂鑫森
天一亮,雪光和曙光如瀑布般从窗外奔泻而入,洁白如羊脂。
昨夜的雪下得真大,飘飘洒洒,如鹅毛如柳絮。北风微微,雪花落地的声音,如柔弦轻抚,入耳入心。
石上泉和夫人何洁早醒了,披着棉袄靠在床头。空调喷吐着热气,暖融融的。
何洁说:“你昨夜总是翻身,睡不实。”
石上泉笑了,说:“这样的大雪,隔了十年才下一次,稀罕哩。天气预报,分毫不差。我们的北斗卫星,真是个好玩意儿。”
“怪不得你昨日黄昏,去园子里把那块青石板用清水洗了又洗,为的是干干净净地承接雪花。”
“对。往年下雪,稀稀落落,敷衍了事。我总想煮雪烹茶,过过瘾,这回可以如愿了。”
“也学《红楼梦》里的妙玉?”
“那学不了。园子里有梅树,也开了花,但要搭梯子去采撷梅蕊里的雪,一点点地收集。可儿子一家都在外地,我敢登梯取雪吗?古稀之人,不敢为风雅而冒险,伤了腿脚,不是苦了夫人吗?”
何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该去舀雪了,你再休息会儿。”
“我得去为你备早餐了,这叫同起同落。”
石上泉曾供职于市里的环境保护监测所,当了好多年的所长,职称是正研究员,得到同行赞誉的学术著作是《工业城市的环境治理》《大气污染的排放控制与净化》。退休十年,石上泉不再管所里的事,侍花种草,读些闲书。他虽是学工的,但兴趣却很宽泛,也练字也写诗。
曾有一家《老年报》的年轻记者打电话来预约采访,一听石上泉问是“哪位”,以为是他的儿子,忙礼貌地说:“请你爸爸接电话。”石上泉一听,将错就错,说:“爸爸来不了啦!”记者又问:“他怎么啦?”石上泉说:“他早归山了,我是他的儿子石上泉!”记者一听,笑得差点儿掉了下巴。
石上泉提了一只细篾编织的小竹篮,拿了一把用南竹片削制的长竹刀,走到园子里去。黑色的羽绒长大衣,黄色的羊毛围巾,枣红色的绒线老人帽,从上到下,饱满而明丽。
何洁说:“老来俏啊!”
“谢夫人谬奖。我往园子里的梅树边一站,也是一棵老梅树,铁干虬枝,开着黄的红的花。这叫‘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闲暇时,石上泉喜欢站在晒台上远眺——这是职业习惯使然——看看天,嗅嗅风中的气味,估测环保的效果。往北望是本市原来的工业区,林立着许多高大的烟囱,他曾活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变为“赏菊东墙下,怅然见烟囱”。这些年来,大部分排污企业迁走了,留下的少数企业也在治污上花了血本,变得天清气朗了。昨天,现任的所长派专人送来一份已上报的《潭州地区环境治理检测达标报告》的副本,请他这个老所长看后提提意见。他认真看了,觉得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
踏着四五厘米厚的雪,雪发出吱吱的细碎声,他走到井边的大青石板前。青石板有两米长,半米宽,高约三十厘米,形如床。他在石边蹲下来,先用竹刀刮去上面的一层雪,再用双手捧雪放入竹篮。这雪真是白净,没有任何杂质,他忍不住抓了一点放入口中,凉且爽。过会儿回到室内,他会把篮中的雪倒入一个白瓷大盆,让雪在空调的暖气中融化为水,再用白纱布过滤(以防有异物)。然后就可以用雪水煮茶了。
红泥小炉里燃着木炭,火苗子如舌,吐得长长的。放了雪水的大陶壶,搁在炉上。待水冒出热气时,石上泉再将苦茶放入壶内,盖上壶盖,静候沸声。两个精美的白瓷小盖碗,放在炉边的小几上。
何洁说:“你对吃茶也很里手,得闲了可写写科普文章。”
“这使不得,我是只吃不写。古人云:‘鉴者不写,写者不鉴。’王国维谈论词的艺术有《人间词话》一书传世,可他自写的词,就让人不敢恭维。”
陶壶盖有了响动,茶水沸腾了。
石上泉提起陶壶,往揭开盖的小盖碗里倒茶,一屋子香气氤氲。
石上泉缓缓地啜了一小口,再闭住嘴让茶水在舌尖周围缭绕,然后才细细咽下。突然,他眉头紧锁,对夫人说:“这茶不能喝。”
何洁问:“这茶蛮好的,怎么不能喝?”
“此中有硫化物的气味,昨夜北风虽弱,却带来城北烟囱里未除净的气味,掺在雪里了。”
“那些烟囱不是有水净化装置吗?并未见有灰黑的烟尘啊!”
“冒的是白烟,但净化不到位,不是煮雪烹茶,也发现不了。”
石上泉提起炉上的大陶壶,去厨房把水倒了,洗净后再去灌上井水,重重地搁到炉火上。
“我要为好壶好杯好茶一哭。新所长的那个环境治理达标报告是怎么写的?若不是拿了好处费为人消灾,就是浮在上面不着实地,我要写篇文章,题目是《从煮雪烹茶看环境的并未达标》。”
“你不是说鉴者不写吗?”
“这件事必写,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气预报,夜降大雪,分毫不差,石上泉对北斗卫星等科技发展感到自豪。活剥陶渊明诗句则体现了石上泉的职业良知。
B. 黑色的大衣,黄色的围巾,枣红色的帽子,这身穿着与雪景对比鲜明,石上泉还自比是一棵老梅树,表现了他的高傲和孤芳自赏。
C. 文章中有很多关于石上泉夫妻二人的对话,使情节更加紧凑,叙事更为集中,也给读者展示了石上泉夫妇生活的风趣幽默。
D. “活活地大煞了我一怀雅兴”,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写出了石上泉怀着雅兴大费周章煮雪烹茶,却因雪被污染而留下遗憾。
6. 文章开头两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7. 文章以“煮雪烹茶”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吾谓斯文遂绝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理:动词,治理
③而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致名位 致:动词,获得
⑤丁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 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 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 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4分)
(2) 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九日①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言律诗的悲壮风格。
B.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感: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C..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领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D.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13.这首诗饱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课内基础知识考查(33分)
14. 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輮以为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 一尊还酹江月
C.君子生非异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或师焉,或不焉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下列划横线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2分)
①吾师道也 ②耻学于师 ③孔子师郯子 ④小学而大遗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吾从而师之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⑨樯橹灰飞烟灭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⑨
①③/②⑦⑧⑨/④⑥⑤
①⑤/②/③⑦/④⑥/⑧⑨
①⑤/②⑦/③⑧⑨/④⑥
17.下列对“而”字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项是(2分)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蟹六跪而二螯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 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①⑦/②③/④⑥/⑤
B.①⑦/②/③⑤/④⑥
C.①⑦/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
18.下列句子与“生乎吾前”句式相同的一项(2分)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君子生非异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师说》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自成一家,形成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5)《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 _______”。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7分)
(1)秧根未牢莳未匝 (2)如听仙乐耳暂明 (3)其曲中规 (4)金就砺则利 (5)而绝江河
(6)士大夫之族 (7)君子不齿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妤奇,其深层所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 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搅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
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 ,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 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 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 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赴汤蹈火 苦心经营 饮鸩止渴 负重致远
B. 赴汤蹈火 煞费苦心 急功近利 任重道远
C. 冲锋陷阵 煞费苦心 饮鸩止渴 任重道远
D. 冲锋陷阵 苦心经营 急功近利 负重致远
2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 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 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 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针对以上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C【解析】“因而……”属强加因果,这二者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2. B【解析】选项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属答非所问。
3. D【解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4(1)青少年时期的用功读书和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成为一个文学天才的基础。
(2)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3)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
5.B(人物形象分析不当,“表现了他的高傲和孤芳自赏”说法错误)
6.①照应题目中的“煮雪”,也为下文中的“煮雪烹茶”提供背景。②通过描写雪之大和雪之洁白,表现主人公喜悦的心情。③与后文雪水里有硫化物的气味形成对比,突出了环保的主题。(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①情节上,“煮雪烹茶”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文章围绕“煮雪烹茶”,描绘了石上泉、何洁夫妻退休后的生活场景,叙写了他们洒脱的生活。②主题上,通过“煮雪烹茶”,石上泉发现了环保数据有造假的现象,打算揭发真相,凸显了主题。③人物上,“煮雪烹茶”的准备过程和结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了石上泉的高雅脱俗、仗义执言和职业操守,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共4分,意思对即可)
8. C(①绝:动词,断绝。⑥为:介词,被)
9. D.(原句标点为: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0. B(“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
11. (1) 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4分。“富艳”“精”“讽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 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4分。“是”“由是”“见”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2.C(3分)“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没有依据,酒和菊都是作者难以割舍之爱,它们在诗中起到衬托作者内心悲苦的作用。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3.(共4分)①对漂泊异地,年老多病,艰难生活的感伤。诗人重阳登高,因病不能饮洒,也无心赏菊;一家人寓居夔州,生活无着,不由得黯然神伤。②思念故乡,忆想亲人的情怀。听花黑猿们哀啼,看白雁南来,适逢重阳佳节,一家人流落至此,诗人心中油然而生对故乡的思念,对因战争而音信茫然的弟妹的惦念。③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诗人身遭战乱,衰老多病,战争像逼命似的接连发生,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衰亡,伤时忧国之情强烈萌生。(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14D 15D 16C 17 C.①⑦转折/②修饰/③递进/④⑥顺承/⑤并列 18B 19C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⑶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4)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5).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6).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7)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1(7分)
22.D 23.B 24.C
附: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绎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