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09 09:25:22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发生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可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学习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过程】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铁跟氧气反应 。
2、通电分解水 。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3、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认真观察、分析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①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②将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③引燃红磷。④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结论
问题讨论:①做红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②若不用气球,直接用瓶塞塞紧锥形瓶可以吗?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认真观察、分析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②把硫酸铜溶液和打磨后的铁钉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③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④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结论
问题讨论:铁丝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分析比较二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活动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①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②将试管中的盐酸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③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想一想
你预计这个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是否会有变化?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1)反应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2)怎样改进装置能验证质量守律?
探究活动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将镁条和石棉网一起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点燃镁条,观察现象。3、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想一想
你预计这个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是否会有变化?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1)反应后,为什么天平不平衡?(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
5、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
6、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2)、现将10gA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 1﹕1 B、2﹕1 C、4﹕1 D、 5﹕1
(3)、有人说:“蜡烛燃烧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策略
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 谢保昌
一、2011年初中化学新课标(物质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发生的一些现象。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可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栏目
1、探究2、注意3、实验5-1、5-2 4、讨论 5、资料卡片 6、练习与应用。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
探究点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情境素材
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前后联系
前:1、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2、原子、分子等有关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3、水组成和结构的分析,学生有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后:为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安徽2012年中考化学考试纲要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物质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C
C
A
四、中考试题呈现形式:
(2007年安徽中考)7、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C)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 碳是非金属元素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生成了新原子
(2009年安徽中考)6.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010年安徽中考)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2011年安徽中考)7、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五、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学生参与:在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程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本节课力争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优势,使教师的引领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落实学习情感、实验探究等各方面能力培养。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设计中,从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汇总学生成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媒体动画,分析水分解的过程,总结得出“守恒”的原因;到利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变化分析,巩固定律。
3.注重诱导强化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采用和谐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实验探究方面,先是猜想、启发引导,再组织实验探究,直至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实施探究;再由分组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最终使学生在坚信“定律”的前提下,能够应用“定律”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和设计改进实验的装置。层层深入,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4.突出学习兴趣培养:在课的引入阶段,恰当地应用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质量守恒的猜想,引发兴趣,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动机,从而顺利地进入实验探究程序,并通过总结学生所得实验结果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此起彼伏,达到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境界。
5.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课堂上通过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放在天平上称量,使学生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将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地引向更高的层面。再通过镁条燃烧的实验,让学生很快找到天平倾斜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创新改进实验装置的要求。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课件7张PPT。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 谢保昌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标 教材 考纲 试题 教学策略)一、2011年初中化学新课标一、2011年初中化学新课标(物质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二、教材分析三、安徽2012年中考化学考试纲要四、中考试题呈现形式(2007年安徽中考)7、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C)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2009年安徽中考)6.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2010年安徽中考)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2011年安徽中考)7、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C====Si+n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 B、 碳是非金属元素
C、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生成了新原子A. 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五、教学策略1.注重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2.强化实施探究过程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学校: 濉溪县刘桥中心校
授课人: 谢保昌
时间: 2012年11月4日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濉溪县刘桥中心校 谢保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发生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可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的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复习提问: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铁跟氧气反应。 2、通电分解水。(学生默写后,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质量守恒定律
(1)提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假设,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可能存在四种关系,假设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加。假设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假设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假设④有些反应可能增加,有些反应可能减小,有些反应可能不变。
(2)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①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②将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③引燃红磷。④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气球先变大后变小。③天平平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问题讨论:①做红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
②若不用气球,直接用瓶塞塞紧锥形瓶可以吗?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②把硫酸铜溶液和打磨后的铁钉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③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④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①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②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③天平平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结论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问题讨论:铁丝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分析比较二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
B、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如体积。
C、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不是生产物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探究活动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①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②将试管中的盐酸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③反应结束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想一想
你预计这个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是否会有变化?
实验现象
①碳酸钠粉末溶解,有气体产生。②天平不平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1)反应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2)怎样改进装置能验证质量守律?
探究活动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将镁条和石棉网一起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点燃镁条,观察现象。3、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想一想
你预计这个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是否会有变化?
实验现象
(1)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2)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1)反应后,为什么天平不平衡?(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小结: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当有气体生成或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易逸散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多媒体投影:用多媒体投影通电分解水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分析。
小结:(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三、提炼升华 归纳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训练思维 提升能力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2、现将10gA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 1﹕1 B、2﹕1 C、4﹕1 D、 5﹕1
3、有人说:“蜡烛燃烧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课件19张PPT。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 谢保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 谢保昌波义尔拉瓦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质量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质量不变科学家的“争论”: 我在1673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金属汞放在容器里煅烧,反应后,进行称量,发现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前辈,我很尊敬您。但是,我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您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尤其能推翻您见解的是,我1774年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物质的质量并没有变化。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参加化学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探究活动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结论天平平衡A克+B克C克?=天平是
否平衡实验步骤问题讨论:①做红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②若不用气球,直接用瓶塞塞紧锥形瓶可以吗? 为什么?防止炸裂锥形瓶不可以。红磷燃烧时放出热量,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容易将瓶塞冲开。探究活动二、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Fe CuSO4 Cu FeSO4①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②天平平衡。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A克+B克C克+D克?=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结论①向锥形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②把硫酸铜溶液和
打磨后的铁片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③把铁片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④反应结束后,重新放
到托盘天平上。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问题讨论:分析比较二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C、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不是生成物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探究活动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反应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碳酸钠 + 盐酸 氯化钠 +水+二氧化碳
Na2CO3 HCl NaCl H2O CO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①碳酸钠粉末溶解。②有气体产生。(2)怎样改进装置才能验证质量守律?讨论:天平是
否平衡天平不平衡探究活动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后,天平为什么不平衡?镁 + 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讨论:天平是
否平衡天平不平衡水分子分解示意图通电分成通电分成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质量没有变化质量守恒的微观本质质量一定守恒学以致用3、有人说:“蜡烛燃烧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2、现将10gA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
A 1﹕1 B、2﹕1 C、4﹕1 D、 5﹕1
BD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困惑?学后反思我们的认识是不断前进的经验定律理论定律阶段朴素的唯物思想阶段课后思考:锌和稀硫酸反应后质量 是否改变?锌 + 稀硫酸氢气 + 硫酸锌也是封闭体系,怎么天平的指针会向右偏转呢?→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