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燃烧和灭火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备课人: 科目:化学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第1课。本课由“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三部分共同构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体现从远古时代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到燃烧在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形象地说明了燃烧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从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从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以及日常所使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 本课题通过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强调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教材呈现时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虽然常见、但可能平时并没有引起注意。通过安全图标,来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情况。在学习氧气时又观察到了几种物质的燃烧,而且还知道不纯的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而已。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视频,加上教师的引导,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与归纳。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燃烧实质了解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通过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通过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习 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学习 难点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馨送语 人的天赋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燃烧是人类最早应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从远古时期的钻木取火到人类将火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再到神州上天和艺术表演,火离我们或近或远,但它却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着眼于神秘的火,共同走进第一课《燃烧与灭火》,一起来追寻火的神奇。 师生共同赏读名句 观看图片,直观感受火的应用历程。 对学生进行课前思想教育。 通过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活生生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同时引入新课。
旧知回顾,构建桥梁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呢? 学生回答:木炭燃烧、硫的燃烧、铁丝燃烧…… 教师追问: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共同探索,求取新知 (1)燃烧的条件 1、通过幻灯片,呈现三组图片,提出问题:物质是否都可燃? 物质是否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物质燃烧是否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各物质是否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教师过渡:那么事实是否与大家的猜想一致呢?实验让你眼见为实。 【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7-1:根据教材观看实验视频 实验现象:铜片上面的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开始燃烧。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思考3】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归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知能训练】 用酒精灯加热盛有水的纸杯底部,纸杯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 ) A.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B.纸不是可燃物 C.纸杯没有和氧气接触 D.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 【过渡】火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那么应该怎样灭火呢? (2)灭火的原理 【探究二】灭火的原理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两只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Ⅰ.蜡烛熄灭(隔绝氧气) Ⅱ.蜡烛继续燃烧(燃烧条件没改变) Ⅲ.蜡烛熄灭(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归纳: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思考】灭火时这三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吗? 破坏任意一个燃烧条件即可。 【知能训练】根据灭火方式说出对应的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煤气罐着火,湿棉被盖灭。(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森林灭火,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住宅或衣物着火,用水扑灭。(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4.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用水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燃烧都放出热量 过渡:那么同学们,生活之中为了在火灾发生后尽快扑灭火,什么东西可以大显神通呢? (3)常见的灭火器 【探究三】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观看视频,师生共同探究原理。 展示三种常见的灭火器,观看灭火器的简介视频,了解常见灭火器的类型和使用的灭火范围。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学生:爆炸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回答: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过渡:我们可以看到,在化学爆炸中出现了一种从没有听说过的爆炸——化学爆炸。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块来见识一下粉尘爆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观看“粉尘爆炸”视频,有学生说出粉尘爆炸的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 过渡: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见到这个标志。 提问:为什么在加油站、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原因: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课堂总结、及时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当堂检测、提升能力 试题精选,对接中考 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本节课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白磷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你发挥聪明才智,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 回顾本学期学习过的物质的燃烧。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实验视频,并填写对应的实验记录表。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问题,并进行汇报展示。 完成练习 观看实验视频,并填写对应的实验记录表。 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完成练习 思考提问 观看灭火器的简介视频,了解常见灭火器的类型和使用的灭火范围。 根据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并且由此引出粉尘爆炸的知识。 观看粉尘爆炸实验视频。 思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合作探究。 在学生脑海中先创设燃烧的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三个问题的逐个提出,引领学生的思路,不断进行思考。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总结现象的能力。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共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对点训练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总结现象的能力。 通过燃烧的条件来总结灭火的原理,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对点训练 提出问题,引出灭火器。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通过实验视频直观感受粉尘爆炸,增强教学直观性,加深学生印象。 畅谈收获,增强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学以致用,及时巩固。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板书 设计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常见的灭火器 易燃物与易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