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第8课 荷花淀 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小河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____①____。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____②____,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在追捕的差役到来之前,道悦和尚就留下“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安然而逝。
B.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C.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土味”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D.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古镇的路边、屋脊、树梢、小河的石阶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
例句: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A.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C.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D.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
5.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长大后,跟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的办法。把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答:
6.下面是解放初期著名的乡土作家赵树理的代表小说《李有才板话》中的一段文字,请按要求恰当表述。(4分)
老杨同志吃了早饭起程①,天不晌午就到了阎家山,他一进村公所,正遇着广聚跟小元下棋②(提示:“老杨”与“广聚和小元”双方彼此陌生)。他两个因为一步棋争起来,就没有看见老杨同志进去。老杨同志等了一会儿,还没有人跟他搭话。他就在这争吵中问道:“哪一位是村长?”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③,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从这服装上看,村长广聚以为他是哪村派来送信的④,就懒洋洋地问道:“哪村来的?”
如果老杨同志事后对别人讲述这一段经历,画线句子的内容该怎样表述?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7.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补写的每句话不超过30个字。(6分)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党费》中的黄新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8.请改变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的句式,使整个语段变成一个单句。(5分)
荷花香气馥郁,芦苇铺天盖地,它们掩盖了整个水域,此时,我知道,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就是著名的抗战根据地——白洋淀。
答:
二、阅读提升(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 苇 荡
孙 犁
①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
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女孩子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②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鬼子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③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个孩子“一直没安静过”,是因为她们经历坎坷,精神高度紧张,而芦苇荡这静谧的地方,使她们感到很新奇。
B.作者用“阴惨”形容黄色的光,写出了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而“女孩子叫了一声”则展现了女孩子的惊奇。
C.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这既是为了安慰她们,也充分体现了老头子内心的自信,面对紧张的形势,老人镇定自若。
D.老头子引诱鬼子进入埋有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都成了被绑的困兽。
10.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鬼子轻易上当做了铺垫。
B.小说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与之前船“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人的智勇双全。
C.文中多处用了伏笔,使故事内容含蓄又能结构严密、情节紧凑,如写“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就是为后文鬼子轻易追上老头子设的伏笔。
D.本文虽然是描写战争,却用了朴素、清新、柔美的语言,淡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刻意雕琢,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意。
11.小说中的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
12.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分别分析三处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C。A.引号作用为直接引用。B.引号作用为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C.引号作用为突出强调,与文中引号作用一样。D.引号作用为表示讽刺和否定。
2.答案:①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②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3.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句式和结构上分析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细读原句和改句,从句式上看,原句四个地点“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小河的石阶上”,四个状语后置,单独成句,更能突出积雪到处都是的画面感;而且原句的句式灵活自然,与下文“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语言风格一致。从结构上看,原句先总写“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然后再从局部扩展描绘开去,从下到上、由近及远,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对满世界都是积雪的层次感更加强烈。
答案:①原句四个地点状语单独成句,并且后置,起强调作用,更能表现出积雪到处都是的意思;②原句先总写到处可以看到积雪,然后从下到上、由近及远全面描绘出雪到处都是的景象,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句句式灵活、活泼自然,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
4.解析:选C。例句和C项都是暗喻,A、B两项都是明喻,D项是借喻。
5.答案: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6.答案:①我吃了早饭起程 ②我一进村公所,正遇着两个人下棋 ③两个人抬头打量我——我那天头上箍着块白毛巾 ④其中一位大概是村长,他也许以为我是哪村派去送信的
7.答案:(示例)(1)和党在一起,守卫了党的利益,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家乡荷花淀,保卫了荷花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8.答案:当香气馥郁的荷花和铺天盖地的芦苇掩盖了整个水域的时候,我知道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就是著名的抗战根据地——白洋淀。
9.解析:选B。B项,“展现了女孩子的惊奇”表述错误。原文第三段“女孩子叫了一声”,第四段“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由此可见,此处展现的是女孩子的害怕或恐慌的心理。
10.解析:选C。C项,“就是为后文鬼子轻易追上老头子设的伏笔”表述错误。根据文意,鬼子追上老头子的船,并不是因为他们水式好,而是老头子故意让他们追上以把他们引入自己的陷阱。
11.解析: 搜集整理文中关于老人的描写,比如面对小鬼子的探照灯,老人说“不怕”,当小女孩向老人喊道“她挂花了”时,老人仍然说“不怕”,这些描写体现了他的自信;老人说“我没脸见人”则又体现了他要面子的一面;文中老人说“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等则体现了他的慈爱;文中后半部分,老人对鬼子的惩罚则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做此题时,要先概括人物特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分条概括即可。
答案:①自信,从之前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没有出过事,以及多次安慰女孩“不怕”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②要面子,女孩受伤后他觉得没脸见人,没有立即送女孩到目的地,并且此后非要给女孩报仇。③慈爱,自己无儿无女,对两个女孩是真心喜爱,女孩受伤了自己很自责、难过。④临危不乱、有勇有谋,面对鬼子的封锁只凭一条小船就能来去自如,给女孩报仇时精心策划引鬼子入圈套。
12.解析:第①处环境描写位于开篇,“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且其中有人物出现,所以,此处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平静惬意的心理有关,同时,开篇的文字与下文往往关系密切,即和下文遇到鬼子的紧张形成对比。第②处环境描写出现在文章中间,“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因为天气“热”,所以气氛压抑;也正是因为热,鬼子才下塘洗澡,才有了下文老人杀鬼子的行为,很明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③处环境描写是在伏击鬼子之前,“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这句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但从下文来看,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为后文写将鬼子引入陷阱做铺垫、蓄势。
答案:①烘托出人物平静惬意的心理,与后文遭遇鬼子枪袭的紧张形成对比。②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并告知读者鬼子下塘洗澡的原因,推动故事发展。③写水的清澈和平静下蕴藏着不平静,为鬼子不知不觉落入陷阱做了铺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