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咕 咚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咕 咚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的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装满水的木桶、石子。(教师)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实验引入:往一个装满水的木桶中投入一颗石子,引导学生听声音。2.板书课文题目“咕咚”,指导学生认识“咕、咚”这两个字。 1.认真倾听石子发出的声音。2.齐读课文题目,反复读“咕咚”,通过多种方法识记这两个字。 如果声音较小,教师也可以录制声音,在课堂上播放。
二、看图说话,初步感知(用时:8分钟) 1.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小组讨论后,说说每幅图上都画了什么。2.兔子和其他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故事。 1.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一名代表说图意。2.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讲故事。 教师可以结合预学案中的“内容感知”,让学生听故事、读故事,完成练习。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7分钟) 1.指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3.组织同桌轮读,互相检查朗读情况。4.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5.检测重点字音。6.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 拿字卡反复抽读,不熟的生字,引导学生想想运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如,把“桃”的木字旁换成走之就是“逃”,把“栏”的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拦”,把“根”的木字旁换成足字旁就是“跟”,把“拍”的提手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怕”。(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识字方法,特别是难记字的识记方法。如,“熟”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一点一横长,口子在下方,右面一丸字,下面四点藏);“命”用歌诀记忆法识记(一人在上,口耳刀并列站)。“鹿、象、家”运用字理识字法识记。(3)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随机询问识字方法。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借助拼音读生字,难读的字多读几遍。3.同桌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互相纠正。4.朗读课文,师生评价。5.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应该注意的读音。如,“熟”是翘舌音;“野”是整体认读音节;“掉、吓、象”是三拼音节等。6.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自学,用合适的方法识记生字。 如,“咕、咚、吓、领”运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逃、拦、跟、怕”运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野、都、掉”运用部件组合法识记;“羊”运用数笔画法识记。(2)小组内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方便记忆,组内评价。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形、猜义,如“咕、咚、吓、拦、领”;比一比识记“逃、熟、命”。(3)开火车读、男女生读、比赛读,巩固生字。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书写,鼓励学生把字写端正。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用歌诀记忆法识记、字理识字法识记、部件组合法识记、数笔画法识记等。不用指定识字方法,只要学生能记住生字都要给予鼓励。
四、指导书写,展评作品(用时:7分钟) 1.多媒体出示“象”和“羊”的字理演变过程。指导观察“象、羊”,并与学生交流识记方法。2.讲解两个生字的笔顺规则。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范写。3.指导学生书写。重点指导 “象”:独体字,上收下放,捺画舒展。重心要对正,形体偏长。下部三个撇有长有短,间距匀称。第六笔撇是从扁扁的“口”中斜着伸出的。4.展评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1.认真观察“象”和“羊”的字理演变过程,汇报自己识记“羊”字的方法:独体字,倒八头位于上半格中间,分列竖中线两边。三横间距均匀,第三横最舒展,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看教师的书写过程并书空、描红。3.独立写字。4.展评作品,师生互评。 指导写字时要强调:在书写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注意用眼卫生。
五、总结回顾,设疑拓展(用时:3分钟) “咕咚”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里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的动物们如此惊慌,这是为什么呢? 1.齐读字词,简单回顾课文内容。2.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检测。2.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 1.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并汇报成果。2.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复习生字时,注意强调“熟”字的读音。
二、品析课文,指导朗读(用时:20分钟)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思考兔子是怎样做的。(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当时兔子的心理。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1)多种方式读第3、4自然段。(2)指名读小猴子和大伙的话。比较这两句话与前面兔子的话有什么不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3.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谁在质问正在奔跑的大家?(2)小组讨论:野牛的表现与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4.学习第6、7自然段。讨论:结果怎样?你从野牛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1.学习第1、2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2)通过“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来感受兔子的恐慌,再读这两段话,注意读出惊慌失措的语气。2.学习第3、4自然段。(1)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读、小组轮读小猴子和大伙的话。与前面兔子的话相比,体会随着传话的次数增加,后面的话,意思逐渐被改变。(2)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卡。3.学习第5自然段。(1)自由读第5自然段并回答老师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体会野牛遇事不慌张、想弄清真相的心理。(3)分角色朗读,读出野牛不慌不忙的语气。4.学习第6、7自然段。(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事情的结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6、7自然段。 1.“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这句话要读出兔子害怕的心理。2.在学生理解“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时,教师可以制作课件,也可以在前面演示帮助学生理解。3.指导学生读好小猴子和大伙说的话,体会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4.读野牛说的话,要用沉稳的语气。5.体会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出示生字“吓、怕、跟、家、都”。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家”上短下长,宝盖位于上半格。第四笔短横紧跟宝盖,位于上半格。左边三个撇有长有短,间距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都”左高右低。“日”部横折分别位于横中线和竖中线上。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横,最后一笔竖收笔低于左边。3.指导学生书空、描红。4.用实物投影把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5.组织学生扩词、说话。 1.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儿歌等。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汇报需要注意的地方:“吓、怕、跟”左窄右宽,“都”左高右低。3.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4.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全班展示。5.在学习单上完成扩词,并口头说话。 教师在检查学生独立写字的过程中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强调:在书写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注意用眼卫生。
四、总结收获,角色表演(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说说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课后排演课本剧。 1.小组交流有哪些收获。2.根据老师的指导,排演课本剧。 排演课本剧要提示学生分好角色,注意动物的特点。